[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9261.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谈昆伦;季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1;G06T7/136;G06T7/187;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陈兴旺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碳纤维 布面 残留 捆绑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视频监控区域,实时采集经过的碳纤维视频图像;提取视频图像中的每一帧图片并将其中对应碳纤维的部分均分成多个检测区域后存储;对检测区域的像素点进行处理,通过特定算法提取图像中检测区域每个像素点的灰度阈值,并提高整体亮度;对所有像素点的灰度阈值进行双阈值分割,筛选出边界点和伪边界点;对伪边界点分析处理,进一步确认是否满足边界点的条件;最后对所有确定的边界点连续区域进行条件筛选,判定是否为残留捆绑纱。通过电子设备实现对碳纤维的智能检测,提高检测精度,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在碳纤维布面上出现捆绑纱断丝或者并丝的现象,若将残留的捆绑纱线随碳纤维一同送入后续的成型工艺中,对碳纤产品的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碳纤维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长时间持续生产,通过工作人员实时监测碳纤上是否残留有捆绑纱线,不仅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实现碳纤维生产过程中对残留捆绑纱的精确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碳纤维布面残留捆绑纱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视频监控区域,实时采集经过的碳纤维视频图像;
S2:提取视频图像中的每一帧图片并将其中对应碳纤维的部分均分成多个检测区域后存储;
S3:对检测区域的像素点进行处理,得到每一像素点的灰度阈值;
S4:对检测区域所有像素点的灰度阈值进行双阈值分割,筛选出边界点和伪边界点;
S5:对伪边界点分析处理,进一步确认是否满足边界点的条件;
S6:提取所有边界点坐标,判定是否为残留捆绑纱;
在步骤S1中,当视频监控区域设置完成后,采集残留有捆绑纱的碳纤维图片,确定每一捆绑纱线的线宽在图片中占据像素点的个数,并设置比例参数为k,表示图片中每一捆绑纱线的线宽占据k个像素点;
设定碳纤维输送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检测区域通过将图片中对应碳纤维的部分,沿第二方向按预设宽度等分获得。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对所述检测区域的像素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提取每一像素点的灰度阈值:
g=0.15*R+0.43*G+0.13*B+80;
其中,g表示计算处理得出的该像素点的灰度阈值,R、G、B分别表示该像素点的三原色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宽度通过第二方向上的多个像素点确定,设定所述预设宽度在第二方向上的像素点个数为m,其中,m=α*k,α表示残留捆绑纱线的最小长宽比,α的取值为2或者3。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对所有像素点进行灰度阈值的双阈值分割,在双阈值分割中设置有下阈值L和上阈值H;
所述上阈值和所述下阈值通过对碳纤维上残留的捆绑纱线进行多角度光源照射,并采集不同角度光源照射状态下,图片中捆绑纱线的像素点所提取的灰度阈值数值变化区间确定。
进一步的,将所述检测区域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阈值与所述下阈值和所述上阈值进行比对,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边界点和伪边界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9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