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油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2713.X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为民;郑刚;郑永听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济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P11/08 |
代理公司: | 六安华晟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3 | 代理人: | 吴玉芳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润滑油冷却系统,针对现有润滑油冷却及过滤机构不能很好将铁屑去除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冷却机箱和散热机箱,所述冷却机箱和散热机箱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散热机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箱的两端均开设有散热进气口,且散热机箱的一侧两端位置均开设有散热出气口,所述散热出气口与散热进气口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润滑油进油阀头将润滑油进入油滤壳的内部,且一部分润滑油通过侧油路进入顶部排出,带动动力桨叶转动,使得底部的磁力吸附板进行转动的过程,可以将润滑油中的细微铁屑进行吸附,在通过过滤滤芯将润滑油过滤由底部排出进行循环润滑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上使用着许多部门的产品,而且从毛坯加工到整车装配,需要采用各类加工技术,汽车零件包括大至地板,小至螺钉等数千个不同的部件,实际的汽车生产过程是由若干不同的专业生产厂合作完成的,在汽车制造以及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属于运作的移动设备,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效果,这时候润滑油就起到的很大的作用,汽车的润滑油系统也就十分的重要。
现有的润滑油管路系统的冷却和过滤系统为一个整体,在进行润滑油的冷却及过滤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润滑油即机油,其在润滑过程中直接与发动机的缸壁接触流通,且现在的铸铁发动机在使用中会由于摩擦产生铁屑,铁屑会直接混入润滑油中,在机油过滤中,直接穿过过滤滤芯,造成过滤孔径变大,对后续的过滤造成影响,且铁屑的长时间存在会对发动机造成持续的伤害 ,而现有技术不易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润滑油冷却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润滑油冷却及过滤机构不能很好将铁屑去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润滑油冷却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润滑油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箱和散热机箱,所述冷却机箱和散热机箱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散热机箱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箱的两端均开设有散热进气口,且散热机箱的一侧两端位置均开设有散热出气口,所述散热出气口与散热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机箱的一侧两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冷却进风口,且冷却进风口与散热出气口相贴合连通,所述冷却机箱的一侧中间位置开设有冷却出风口,所述冷却机箱的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管路机构,所述管路机构包括润滑油循环管和冷却液循环管,且润滑油循环管和冷却液循环管之间相互接触,所述润滑油循环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冷却液循环管的顶部和底部相接触,所述冷却机箱的一端顶部连接有润滑油循环驱动机构,且润滑油循环驱动机构与润滑油循环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机箱的一端底部连接有润滑油过滤机构,润滑油过滤机构与润滑油循环管的底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箱的另一端顶部连接有冷却液出液管,且冷却液出液管与冷却液循环管的顶部连通,所述冷却液出液管的中间位置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冷却液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箱的另一端底部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冷却液进液管,且冷却液进液管与冷却液循环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液管的中间位置套接有竖直设置的冷却液过滤盒。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循环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润滑油出油管,且润滑油出油管与润滑油循环管相连通,所述润滑油出油管的中间位置套接有竖直设置的润滑油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过滤机构包括润滑油进油管,且润滑油进油管与润滑油循环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润滑油进油管的中间位置套接有水平设置的过滤三通座,所述过滤三通座的顶部位置螺纹套接有水平设置的油滤壳,且油滤壳与过滤三通座的内部保持连通,所述油滤壳的顶部内壁通过轴承套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中轴,所述转动中轴的圆周外壁底部位置焊接有竖直设置的磁力吸附板,且磁力吸附板呈倒“L”片状,且转动中轴的圆周外壁顶部位置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动力桨叶。
优选地,所述油滤壳的底部套接有竖直设置的过滤滤芯,且磁力吸附板位于过滤滤芯的圆周外壁位置,所述油滤壳的圆周内壁一侧位置开设有竖直设置的侧油路,侧油路的底部位于进油位置,所述侧油路的顶部位置位于动力桨叶的圆周外壁一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济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济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2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