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舱边梁前段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0143.0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4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常满红;奠波;文显洋;王远宏;姚善明;张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李勇;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舱 前段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边梁前段总成及车辆,包括机舱边梁本体,机舱边梁本体横截面呈矩形,机舱边梁本体在悬置前安装点处形成朝内凸起的第一折弯点,在悬置后安装点处形成朝外凸起的第二折弯点,使得机舱边梁本体整体呈“S”型,机舱边梁本体位于第一折弯点至第一折弯点前50~60mm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吸能区,第二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55~65mm、高度为100~110mm,机舱边梁本体位于第二吸能区前方的部分为第一吸能区,第一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85~90mm、高度为100~110mm,第二折弯点所在区域为第三吸能区,第三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68~75mm、高度为110~130mm。其能够将MPDB碰撞工况中碰撞产生的能量吸收、卸载,有效避免碰撞力直接传递到乘员舱导致乘员受伤,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具体涉及发动机舱边梁前段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车辆碰撞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碰撞法规、C-NCAP评价指标不断加严,伴随着C-NCAP评价体系升级优化,乘用车碰撞安全要求更加苛刻,尤其以MPDB偏置碰撞工况最为严格。
以往乘用车车型结构仅通过前碰撞横梁、发动机舱纵梁前段结构通过设计压溃筋通过折叠式压溃的方式进行吸能,保护乘员的安全性,由于C-NCAP评价体系升级优化后的MPDB偏置碰撞的工况能量增大,目前这种吸能方式无法满足乘员舱加速度要求,无法保护乘员安全性。
为应对MPDB偏置碰撞工况,也有车型采用增大发动机舱纵梁前端结构腔体、加长发动机舱纵梁的吸能区长度或使用变料厚激光拼焊板来吸取更多的能量,以保护乘员,但此结构为会影响车型的美观,同时增加了系统的重量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边梁前段总成及车辆,其能够将MPDB碰撞工况中碰撞产生的能量吸收、卸载,有效避免碰撞力直接传递到乘员舱导致乘员受伤,保护乘员安全。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舱边梁前段总成,包括机舱边梁本体,所述机舱边梁本体横截面呈矩形,机舱边梁本体在悬置前安装点处形成朝内凸起的第一折弯点,在悬置后安装点处形成朝外凸起的第二折弯点,使得机舱边梁本体整体呈“S”型,所述机舱边梁本体位于第一折弯点至第一折弯点前50~60mm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吸能区,第二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55~65mm、高度为100~110mm,所述机舱边梁本体位于第二吸能区前方的部分为第一吸能区,第一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85~90mm、高度为100~110mm,所述第二折弯点所在区域为第三吸能区,第三吸能区的横截面宽度为68~75mm、高度为110~130mm;所述第一吸能区、第二吸能区和第三吸能区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所述机舱边梁本体包括内板、外板和加强件,所述内板横截面呈外侧敞口的矩形,所述外板与内板敞口连接;所述加强件布置于内板中,加强件横截面呈外侧敞口的矩形且与内板形状相适配,加强件位于第一折弯点的位置与悬置前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加强件位于第二折弯点的位置与悬置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机舱边梁本体上表面与悬置前安装支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过孔、与与悬置后安装支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过孔。
进一步,所述内板以第二折弯点位置为截面变化点,内板位于截面变化点前方的部分横截面宽度为54mm、高度为110mm,内板位于位于截面变化点后方的部分横截面宽度为73mm、高度为125mm;所述外板以第一折弯点位置为截面变化点,外板位于截面变化点前方的部分横截面宽度为30mm、高度为110mm,外板位于位于截面变化点后方的部分横截面宽度为3mm、高度为125mm。
进一步,所述加强件位于悬置前安装支架和悬置后安装支架之间的部分设有压溃筋。
进一步,所述机舱边梁本体位于第二折弯点后方的腔室中连接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位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副车架安装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第二支撑件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0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凭证使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高速AB片糊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