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蛋白K-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0034.2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涵;范胜涛;徐兴丽;李丹丹;赵恒;于丽;蒋国润;廖芸;张莹;王丽春;张晶晶;段素琴;高扬;曾烽原;徐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165 | 分类号: | C07K14/165;C12N15/50;C12N15/85;A61K39/21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沈艳尼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蛋白K‑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方案包括在所述S1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上,对6个关键位点进行突变,突变位点及碱基分别为:G1251T,T1355G,G1450C,A1501T,A1841G和C2042G,编码蛋白后相应的位点为:K417N,L452R,E484Q,N501Y,D614G和P681R;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利用CHO‑S细胞(ThermoFisher)进行表达后纯化得到重组蛋白K‑S,该重组蛋白K‑S可与灭活疫苗通过皮内序贯免疫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蛋白K-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在全球引起的大流行已经造成了超过了2亿次的感染和430余万死亡病例。这一趋势随着在全球不时出现的变异株大流行而进一步加剧,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随着全球大流行,各种变异株不断出现,包括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拉姆达等,还无法预料后续会出现何种新的变异株。所有已出现的变异株都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传染性和免疫逃逸力都显著增强。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途径,面对全球变异株大流行等复杂多变的趋势,疫苗接种仍然是最有效防控手段。面对疫情反扑等严峻形势,多国都准备在原来两针疫苗的基础上接种“加强针”。目前来看,所谓“加强针”可以是原来的疫苗,也可以用新的变异毒株或新的目的基因序列代替原来的疫苗。但所有的这些疫苗都是基于现有的一种变异株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生产出一种疫苗,可以应对当前的各种变异株,还能预测将来可能的流行株,即所谓的第二代疫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变异株免疫逃逸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COVID-19变异株感染性和免疫逃逸增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蛋白K-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组蛋白K-S,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或者蛋白序列如SEQIDNO: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蛋白K-S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已经公布的基因序列(MT226610.1),选取S1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2)在所述S1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上,对6个关键位点进行突变构建新序列,突变位点及碱基分别为:G1251T,T1355G,G1450C, A1501T,A1841G和C2042G,编码蛋白后相应的位点为:K417N, L452R,E484Q,N501Y,D614G和P681R;
(3)所述新序列两端加上酶切位点NheⅠ(GCTAGC)和Kpn Ⅰ(GGTACC),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利用CHO-S 细胞(ThermoFisher)进行表达;
(4)获取表达后的上清液,进行蛋白纯化得到重组蛋白K-S;
所述重组蛋白K-S核苷酸序列或蛋白序列如权利要求1所述。
本发明还提供重组蛋白K-S的应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所述重组蛋白K-S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免疫。
进一步地,所述免疫方式为皮内免疫。
进一步地,所述重组蛋白K-S与灭活疫苗进行序贯免疫。
本发明所使用的灭活疫苗已经公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制备。将临床分离SARS-CoV-2病毒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后3-5天,细胞出现典型的病变,收获病毒培养液并过滤,先使用200μg/ml甲醛(HCHO)灭活48h,然后再以β丙内酯(BPL)灭活24h,经超滤浓缩、纯化和过滤得到疫苗原液,再加入氢氧化铝配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0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