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二次端子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1870.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8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泉;李铁成;曾四鸣;王献志;张卫明;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62;G06N3/04;G06N3/08;G06T5/5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柳萌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二次 端子 预警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二次端子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二次端子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对融合图像进行识别,获得融合图像中各二次端子的端子号及其温度;将温度大于温度预警阈值的二次端子的端子号作为预警信息输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二次端子的端子号及其温度进行识别,并判断温度是否异常,提高了巡检效率,解决了变电站二次端子巡检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运维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端子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变电站运维检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日常工作中,电流及电压二次回路开路、接触不良以及松动是造成变电站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电流回路二次侧开路还将引起重大的人身安全事故。对于二次回路中二次端子的巡检是二次回路巡视工作的重点。二次端子开路或松动往往导致二次端子发热,利用该特点可以通过测温的方式进行二次端子的日常巡检以及进一步消缺工作。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图像化测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的巡视与监视。
然而,对于电力设备二次系统及控制装置的红外热成像检测研究则相对较少,对应用于变电站二次端子的红外测温研究缺乏。目前,有一些红外测温的方法,但技术手段比较单一,只能实现单点温度测量,效率低。还有一些基于手机自带的图像采集功能,单纯采集运行设备温度,一次只能对一个端子进行温度测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二次端子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电站二次端子巡检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二次端子预警方法,包括:
获取二次端子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
对所述红外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图像;
对所述融合图像进行识别,获得所述融合图像中各二次端子的端子号及其温度;
将温度大于温度预警阈值的二次端子的端子号作为预警信息输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红外图像和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包括:
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生成红外图像低频子带部分和红外图像高频子带部分;
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生成可见光图像低频子带部分和可见光图像高频子带部分;
利用边缘特征法对所述红外图像低频子带部分和所述可见光图像低频子带部分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的低频子带部分;
利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对所述红外图像高频子带部分和所述可见光图像高频子带部分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的高频子带部分;
对所述融合后的低频子带部分和高频子带部分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换,获得所述融合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融合图像进行识别,获得所述融合图像中各二次端子的端子号及其温度包括:
利用YOLOv3网络对所述融合图像进行检测,确定二次端子图像候选框及其端子号文字候选框;
利用多标签分类的逻辑分类器对所述二次端子图像候选框及其端子号文字候选框进行分类,得到每个二次端子的图像候选框和端子号文字候选框;
识别每个二次端子的图像候选框内图像对应的温度,获得该二次端子的温度;
识别每个二次端子的端子号文字候选框图像对应的文字,获得该二次端子的端子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