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轻隔热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12424.6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铸;胡国新;赵志垒;陈柏富;黄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83/07 | 分类号: | C09J183/07;C09J183/05;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朱燕华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超轻隔热灌封胶,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质量比为1:1;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0~100份、甲基聚氢硅氧烷5~50份和玻璃微珠10~500份;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0~100份、玻璃微珠0~500份和催化剂0.01~2份;所述A组分和B组分中的玻璃微珠由三种不同密度但粒径为2~150μm的玻璃微珠组成;
所述A组分和B组分中的玻璃微珠分别由第一玻璃微珠、第二玻璃微珠和第三玻璃微珠组成;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粒径D50=80~100μm,密度为0.1~0.2g/cm3;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粒径D50=40~70μm,密度为0.3~0.5g/cm3;所述第三玻璃微珠的粒径D50=20~40μm,密度为0.6~0.8g/cm3;
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第二玻璃微珠和第三玻璃微珠的质量比为5~8:1.5~3.5:0.5~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隔热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第二玻璃微珠和第三玻璃微珠的质量比为6: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隔热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在25℃下的粘度为10~10000cps;所述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2SiO[R1R2SiO1/2]p[(R1)2SiO1/2]qSi(CH3)2R3;其中,R1选自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R2选自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R3选自-CH=CH2、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p和q各自独立地选自40~5000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隔热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聚氢硅氧烷在25℃下的粘度为5~500cps;所述甲基聚氢硅氧烷的结构简式为R4(CH2)2SiO[SiMeR5O]m[SiR6HO3/2]n[SiO2]sSi(R7)2R8;其中,R4、R5、R6、R7和R8分别选自-H、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m、n和s各自独立地选自10~200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隔热灌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轻隔热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按照A组分的配方,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氢硅氧烷和玻璃微珠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A;
(2)按照B组分的配方,将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微珠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B;
(3)将上述得到的预混料A和预混料B混合均匀,得到所述超轻隔热灌封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4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关系图的DNN鲁棒模型加固方法
- 下一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