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4506.0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1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杨方霞;白支飞;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前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横梁、副车架、左副纵梁和右副纵梁,所述左副纵梁和所述右副纵梁互相对称,所述左副纵梁的前侧和所述右副纵梁的前侧分别与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左副纵梁的后侧和所述右副纵梁的后侧分别与所述副车架的左右两侧连接,还包括加强弧形管,所述加强弧形管的顶部与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左侧端部与所述左副纵梁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右侧端部与所述右副纵梁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左侧端部和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右侧端部互相对称。本发明能够提升碰撞传力效果以及碰撞过程中的折弯吸能效果,增加碰撞传力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碰撞对乘员舱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其保有量基数也较为庞大。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使得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自成立以来,其评价规程经历了多次版本的更新。正面的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也将在2021版的C-NCAP中更新成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MPDB),该工况是壁障和车辆重合50%车宽,双方都以50km/h的速度进行对撞,通常车辆只有左纵梁作为主要的传力、吸能结构,该工况不仅考察车体吸能效果还要考察壁障的变形程度,且假人也由混Ⅲ假人切换成更精准的thor假人。2017年,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正式发布,把正面25%偏置碰撞(SOB)、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Rcar)也纳入到考察中,其中Rcar中的结构耐撞性指标也需要机舱里的传力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性才不至于罚分(前纵梁上的测量点在X、Y、Z方向上的位置3mm才不会校正罚分)。目前研发的新车型都需要考虑到MPDB和Rcar工况对正面碰撞结构提出的较高的吸能、传力要求。传统的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横梁、副车架和两个副纵梁,两个副纵梁互相对称,并且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副纵梁的前侧连接,副车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副纵梁的后侧连接,这种结构的强度较差,已不能满足MPDB和Rcar工况对正面碰撞结构的要求。
CN208198588U公开了一种汽车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水箱框架、副车架、一对副纵梁和若干个支撑杆,水箱框架的底部固连在一对副纵梁的前端,副车架固连在一对副纵梁的后端,若干个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副纵梁相固连,支撑杆的顶部用于与车身的主纵梁相固连。该实用新型具有传力通道多和安全性能好的优点,但是该实用新型的正面碰撞结构的吸能、传力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能够提升碰撞传力效果以及碰撞过程中的折弯吸能效果,增加碰撞传力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碰撞对乘员舱的冲击。
本发明的一种下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横梁、副车架、左副纵梁和右副纵梁,所述左副纵梁和所述右副纵梁互相对称,所述左副纵梁的前侧和所述右副纵梁的前侧分别与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左副纵梁的后侧和所述右副纵梁的后侧分别与所述副车架的左右两侧连接,还包括加强弧形管,所述加强弧形管的顶部与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左侧端部与所述左副纵梁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右侧端部与所述右副纵梁连接,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左侧端部和所述加强弧形管的右侧端部互相对称。
进一步,所述前横梁包括横梁上板和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板的下侧的横梁下板,所述横梁上板与所述横梁下板之间形成沿左右方向贯通的第一空腔;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还设置有向后开口的用于与所述加强弧形管适配的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包括槽体上部和槽体下部,所述槽体上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板的中部的后侧,所述槽体下部设置在所述横梁下板的中部的后侧,所述槽体上部向上凹陷,所述槽体下部向下凹陷。
进一步,所述左副纵梁的前侧设置有左横梁安装孔,所述右副纵梁的前侧设置右横梁安装孔,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插入所述左横梁安装孔和所述右横梁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趣艺术造型拼板
- 下一篇:一种消除土壤自毒物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