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线缆分时复用电路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3396.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浦程楠;程方舜;周绚;郦江;吕小娴;袁海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P9/30 | 分类号: | H02P9/30;H02P9/02;H02P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唐杰敏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起动 发电 系统 线缆 分时 用电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线缆分时复用电路,飞机起动发电系统包括起动发电机控制单元SGCU、辅助起动发电机ASG、配电盘箱RDP,该分时复用电路包括:将SGCU与RDP相连接的第一组线缆;将RDP与ASG相连接的第二组线缆;其中在起动阶段,SGCU励磁线包括SGCU至RDP的第一组线缆和RDP至ASG的第二组线缆;其中在发电阶段,发电机输出馈线包括ASG至RDP的第二组线缆,电压检测线包括SGCU至RDP的第一组线缆。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线缆分时复用的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显著减少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线缆的数量和长度,从而减轻起动发电系统线缆的总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起动发电系统,更具体地,涉及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线缆分时复用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飞机普遍安装了起动发电系统,辅助动力单元(APU)具备起动和发电两项功能。通常情况下,起动发电系统分为起动发电分体式架构和起动发电一体化架构。由于采用一体式架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飞机重量,因此,起动发电一体化架构在比较新的机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飞机APU通过起动发电机提供起动扭矩,起动发电机需要起动发电机控制单元(SGCU)提供励磁功率以驱动转子转动,在APU达到指定转速后,驱动辅助起动发电机(ASG)向飞机供电。因此实现起动发电系统功能需要设计励磁功率线缆、发电机输出馈线和发电机调压点检测线。传统的起动发电系统的这三个实现不同功能的线缆设计是相互独立的。现有的飞机起动发电系统供电、检测线路设计需要沿机身布置较长的线缆,增加飞机重量,降低飞机运营的经济性。
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于有效减少飞机上需要的电缆、缩短电缆的总长度、降低飞机重量、降低运营成本的技术的需要。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描述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鉴于以上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线缆的数量和长度,从而减轻起动发电系统线缆的总重量,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提高飞机的经济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线缆分时复用电路,该飞机起动发电系统可以包括起动发电机控制单元SGCU、辅助起动发电机ASG、配电盘箱RDP,该线缆分时复用电路可以包括:将SGCU与RDP相连接的第一组线缆;将RDP与ASG相连接的第二组线缆;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线缆功能和使用阶段来对第一组线缆和第二组线缆进行分时复用,其中在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起动阶段,SGCU励磁线包括SGCU至RDP的第一组线缆和RDP至ASG的第二组线缆;其中在飞机起动发电系统的发电阶段,发电机输出馈线包括ASG至RDP的第二组线缆,电压检测线包括SGCU至RDP的第一组线缆。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线缆和第二组线缆可以经由RDP的输入端的接线柱来实现线缆的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SGCU可以包括励磁供电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起动阶段,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将SGCU的输出端可以与励磁供电模块相连接,其中在发电阶段,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将SGCU的输出端与电压检测模块相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RDP可以包括供电模块,其中在发电阶段,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将RDP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