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跟踪的运动目标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1281.5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喜;胡国彩;曾红芸;刘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6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跟踪 运动 目标 分辨 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 算法 | ||
1.一种基于跟踪的运动目标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获取大场景下多个运动目标的回波信号,将回波信号表示成二维矩阵对矩阵按列进行FFT处理,将结果保存在矩阵中;所述的为nrn×nan维矩阵,其中,nrn表示距离向点数,nan表示方位向点数;
步骤2:根据已知的雷达参数,构造参考信号向量为nrn×1向量;
步骤3:取出步骤1得到的每一列,均点乘参考信号向量的共轭,得到距离脉压后的数据矩阵s(fn,tm);
其中,表示为距离向频域坐标,B为发射信号带宽,Δf为距离频域间隔,tm表示方位向时域坐标,L表示为合成孔径长度,m=0,1,...,nan-1;
步骤4:根据已知的雷达参数,构造校正距离弯曲的参考信号S_ref_bend(fn,tm),S_ref_bend(fn,tm)为nrn×nan矩阵;
步骤5:取出步骤3得到的S(fn,tm),均点乘参考信号S_ref_bend(fn,tm),得到距离弯曲校正之后的数据矩阵S′(fn,tm);
步骤6:取出步骤5的S′(fn,tm),按行等分为k份,即将S′(fn,tm)在方位向上划分为k个子孔径,每个子孔径为s″q(fn,xm),S″q(fn,xm)为矩阵,且tm=k·xm,q=0,1,...k;
步骤7:根据已知的雷达参数,构造一阶keystone变换因子取出步骤6中第q个子孔径的S″q(fn,xm)作一阶keystone变换,得到距离走动校正后的数据矩阵S″q(fn,τ),S″(fn,τ)为矩阵;
步骤8:取出步骤7得到的s″q(fn,τ)按列进行IFFT处理,得到矩阵S″q(n,τ);
步骤9:取出步骤8的S″q(n,τ),对S″q(n,τ)按行作FFT处理后得到S″q(n,fm),S″q(n,fm)即为第q个子孔径时频域的成像结果;
其中,表示为方位向频域坐标,PRF为方位采用频率,Δfa为方位频域间隔,
步骤10:取出步骤6中的每个子孔径s″q(fn,xm),重复步骤7至步骤9的操作得到每个子孔径的时频域成像结果S″q(n,fm);
步骤11:取出步骤10中的第q个子孔径成像结果S″q(n,fm),对S″q(n,fm)进行恒虚警检测,得到第q个子孔径的动目标检测结果S″′q(p1,p2),重复步骤11得到所有子孔径的动目标检测结果S″′q(p1,p2);
步骤12:取出步骤11中的检测结果s′″q(p1,p2),若运动目标为单目标直接跳转至步骤14;若运动目标为多目标,根据检测结果s″′(p1,p2)进行聚类聚成num类,得到聚类结果
步骤13:取出步骤12的所有子孔径聚类结果对进行多目标跟踪,得到各个动目标在各个子孔中的位置航迹F(i,q)(p1,p2);
其中,F(i,q)(p1,p2)表示第i个动目标在第q个子孔径的坐标为(p1,p2),i=0,1,...num,q=0,1,...k,p1∈[1,nrn],
步骤14,若运动目标为单目标,直接取出各个子孔径中以(p1,p2)为中心的[32,32]大小的区域进行累加拼接,得到第i个运动目标的子孔径拼接结果;若运动目标为多目标,取出步骤13中的F(i,q)(p1,p2),对于第i个运动目标,根据航迹F(i,q)(p1,p2)取出各个子孔径中以(p1,p2)为中心的[32,32]大小的区域进行累加拼接,得到第i个运动目标的子孔径拼接结果,重复步骤14得到所有运动目标的成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2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 下一篇:基于啁啾脉冲的光纤温度压力传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