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4498.0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荣;韩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1/12 | 分类号: | C07D231/12;C07C49/707;C07C45/61;C07C45/8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转变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介电转变材料为方酸和吡唑合成的有机盐,化学式为C7H6N2O4,分子结构为: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晶体结晶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方酸和吡唑均为平面型分子,方酸阴离子通过N‑H…O氢键和两个吡唑相连,延展成一维平面带状结构,在空间中形成层状堆叠结构。介电转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方酸和吡唑按照摩尔比1:1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将吡唑水溶液缓慢滴加到方酸水溶液中,持续搅拌至溶液澄清,过滤静置,室温缓慢挥发,得到无色透明块状晶体。所述材料在温度的刺激下,介电常数实部发生高、低介电态的转变,该材料在开关、驱动、传感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介电转变材料,该类材料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光照、化学等)激励下,介电常数实部发生高、低介电态的转变,在开关、传感、换能、驱动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对新型电介质材料的需求,基于有机小分子的电介质材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类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柔性、绿色环保,多功能性等特点,有望在某些方面超越或者替代现有的介电材料,例如,分子基铁电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多铁材料、分子基介电响应材料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为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电介质材料,本发明提供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公开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该材料为方酸和吡唑形成的氢键型有机盐,化学式为C7H6N2O4,分子结构为:
进一步地,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方酸和吡唑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
(2)将吡唑水溶液缓慢滴加到方酸水溶液中,持续搅拌至溶液澄清,过滤静置,室温缓慢挥发,得到无色透明块状晶体,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中,方酸和吡唑的摩尔比为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2)中,无色透明块状晶体,结晶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方酸和吡唑均为平面型分子,方酸和吡唑之间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带状的结构,在空间中形成层状堆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2)中,无色透明块状晶体中,该结构的晶胞参数:α=108.056(10)°,β=94.793(9)°,γ=90.339°。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2)中,室温缓慢挥发时间为5~7天。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基介电转变晶态材料,该晶体在低温220K左右,介电常数产生台阶式的转变,以1MHz为例,从270K开始缓慢降温,在270K到220K时介电常数缓慢降低,从220K到120K时,介电常数发生急剧的降低,介电常数从9降低到3.5左右,升温时,介电常数又可逆的恢复,Δε'=5.5。可用于制备智能材料、信息存储材料、储能材料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合成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粉末衍射图谱;
图2是本发明合成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最简成分图;
图3是本发明合成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氢键网络图,形成二维平面结构;
图4是本发明合成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介电数据图;
图5是本发明合成的基于方酸的介电转变材料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4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换组件式微创腔镜切割吻合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新能源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