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器总成、混合动力总成以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8923.5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胥博竞;王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40;F16H48/38;F16D11/16;F16D27/04;F16D2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总成 混合 动力 以及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差速器总成、混合动力总成以及汽车,其中,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壳体、半轴齿轮和离合组件,所述壳体可绕其中心轴转动地设置,用以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半轴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与发动机驱动连接,且与整车半轴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结构和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半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结构与所述壳体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结构和所述配合结构可离合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壳体与所述半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本发明旨在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方式从电机驱动切换为内燃机驱动后,电机无法与差速器总成断开连接,导致电机被反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总成、混合动力总成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
为了响应国家节约能源的号召,现有汽车多采用混合动力驱动,即采用电机驱动和内燃机驱动,但是无动力断开装置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方式从混合驱动或电机驱动切换为内燃机驱动后,由于电机仍然与差速器连接,电机会被差速器带动继续旋转,从而出现电机反拖的情况,随之而来的是能量的损耗,驱动汽车运动需要消耗更加多的能源,加剧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电机被差速器继续带动,电机也会出现反电势的风险,对电机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差速器总成、混合动力总成以及汽车,旨在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方式从电机驱动切换为内燃机驱动后,电机无法与差速器总成断开连接,导致电机被反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差速器总成,用在混合动力总成上,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
壳体,可绕其中心轴转动地设置,用以与电机驱动连接;
半轴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以与发动机驱动连接,且与整车半轴传动连接;
离合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结构和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半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结构与所述壳体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结构和所述配合结构可离合设置,以断开或连通所述壳体与所述半轴齿轮之间的传动。
可选地,所述离合结构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配合结构的方向上可活动地设置,以使得所述离合结构具有和所述配合结构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和所述配合结构结合的结合位置。
可选地,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离合结构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离合结构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配合结构的方向上活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同心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的环形磁体,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离合结构背离所述配合结构的一侧,在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环形磁体磁性相斥,以使得所述离合结构自所述分离位置活动至所述结合位置;以及,
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以将所述离合结构自所述结合位置复位至所述分离位置。
可选地,所述复位件包括回位弹簧;和/或,
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离合结构和所述配合结构之间。
可选地,所述离合结构包括爪式离合器,所述爪式离合器朝向所述配合结构的一侧形成有爪齿部;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离合结构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爪齿部啮合的齿牙,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半轴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贯设有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安装孔,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8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混色喷染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外差干涉信号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