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1214.4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卢金良;彭喜平;何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云视乐图数码文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4 | 分类号: | H01L23/34;H01L2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抑制 电极 表面 污染物 吸附 半导体 元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该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包括半导体主板,半导体主板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两个支腿间设置有旋转连接座,支腿与旋转连接座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旋转连接座底部设置有螺纹座,螺纹座远离旋转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外表壁设置有套环风扇,旋转连接座下端设置有电极头,电极头内部设置有导气管,电极头外表壁开设有气孔,半导体主板内部开设有收纳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时可有效降低电极吸附污染物的现象,还能对半导体存放和使用时起到保护,提高半导体使用寿命的作用,适宜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元件性能的不断挖掘,半导体元件的制作已成为近年来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目前,半导体元件的电极结构主要为金或铝,当半导体器件的焊线区域裸露在空气中时,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质很容易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造成污染,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现有的半导体在使用时,电极表面会产生吸附力,电极在长时间使用后易沾染大量污染物,导致半导体在使用时出现接触不良;
2、现有的半导体在存放时,由于引脚过长,以出现引脚断裂,从而影响半导体品质;
3、现有的半导体在使用时,半导体主板处未设有保护装置,进而导致半导体在使用时易出现破损或漏水现象,从而烧毁半导体,降低了半导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包括半导体主板,所述半导体主板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两个支腿间设置有旋转连接座,所述支腿与旋转连接座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旋转连接座底部设置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远离旋转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表壁设置有套环风扇,所述旋转连接座下端设置有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内部设置有导气管,所述电极头外表壁开设有气孔,所述半导体主板内部开设有收纳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导体主板内部位于收纳槽的两侧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插杆和转动套环,所述转动套环的内径尺寸与插杆的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转动套环与插杆转动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导体主板顶部设置有保护壳膜,所述保护壳膜内部设置有伸缩龙骨,所述保护壳膜为抗压防水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膜远离半导体主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块、弹性连接头、第二连接块、连接槽和挤压块,所述弹性连接头的外宽略大于连接槽的内管,所述弹性连接头为T性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伸缩管、轴承、贴合块、固定螺孔、第二伸缩管、螺纹管和旋钮,所述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管通过轴承与贴合块转动设置,所述固定螺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座的外径尺寸与电极头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环风扇通过支撑杆和旋转连接座与电极头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杆、旋转连接座和电极头均为金属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气孔为下小上大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槽的数量与旋转连接座的数量相匹配,所述旋转连接座的外径尺寸与收纳槽的内径尺寸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抑制电极表面污染物吸附的半导体元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云视乐图数码文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云视乐图数码文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1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