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易复位转动耗能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7686.2 | 申请日: | 202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邱灿星;刘家旺;杜修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复位 转动 耗能 节点 | ||
1.一种装配式易复位转动耗能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梁(6)的第二端板(20)上加工有螺栓孔,用于与钢柱(8)螺栓连接;连接梁(6)的加劲板(18)上加工有螺栓孔,用于与转动外盘(2)的连接板(15)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梁(6)的弧形腹板(19)端部加工成圆弧形;转动梁(1)和连接梁(6)两侧对称布置耗能角钢(5),且采用螺栓连接;
耗能角钢(5)上加工有削弱段(17),控制耗能角钢(5)的塑性区域,增大耗能角钢(5)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转动梁(1)包括翼缘(9)、第一端板(10)和腹板(11),翼缘(9)上加工有螺栓孔,用于与耗能角钢(5)通过螺栓连接;转动梁(1)的第一端板(10)上加工有螺栓孔,使转动梁(1)与钢梁(7)螺栓连接;腹板(11)靠近翼缘(9)处加工有螺栓孔,用于与耗能角钢(5)螺栓连接;
腹板(11)端部加工成弧形,与连接梁(6)的弧形腹板(19)形状相对应;
腹板(11)上加工有转动盘(12),转动盘(12)上加工有第一螺旋面(13),转动盘(12)的圆心处加工有螺栓孔;转动外盘(2)上加工有第二螺旋面(14),转动外盘(2)的圆心处加工有螺栓孔;转动外盘(2)上的第二螺旋面(14)与转动盘(12)上的第一螺旋面(13)相对应,并通过高强螺栓(4)连接,高强螺栓(4)的螺母和螺栓头下对称布置碟簧组(3);转动外盘(2)的连接板(15)上加工有槽孔(16),使螺栓抗剪的同时不约束转动外盘(2)的水平位移;
转动梁(1)和连接梁(6)两侧对称布置有转动外盘(2),转动外盘(2)的连接板(15)与连接梁(6)的加劲板(18)通过螺栓连接;
当地震发生时,结构受到水平荷载,节点以高强螺栓(4)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由于转动盘(12)与转动外盘(2)是通过第一螺旋面(13)与第二螺旋面(14)贴合在一起,转动盘(12)与转动外盘(2)之间的相对转动会使得两侧转动外盘(2)间距增大,碟簧组(3)压缩量增大,第一螺旋面(13)与第二螺旋面(14)之间产生摩擦力耗散能量,碟簧组(3)的弹力提供节点的恢复力;耗能角钢(5)由于连接梁(6)与转动梁(1)之间的相对变形而发生变形,耗能角钢(5)的削弱段(17)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从而耗散能量;
耗能角钢(5)增强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同时有效提高节点的刚度、强度和抗剪能力;对高强螺栓(4)施加预应力,碟簧组(3)将受到预压缩,转动盘(12)和转动外盘(2)被压紧,外荷载需要克服碟簧组(3)的预压缩才能使节点发生转动,从而有效提高了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由于碟簧组(3)的预压缩使得节点转动后的碟簧组(3)总压缩量增大,碟簧组(3)提供的恢复力增大,增强节点的复位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易复位转动耗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有构件均为工厂预制而成,构件之间无需焊接,采用现场螺栓连接,便于施工安装;节点发生转动后,只有耗能角钢(5)的削弱段屈服进入塑性阶段,其他构件均处于弹性阶段;节点的耗能能力由转动盘(12)的第一螺旋面(13)和转动外盘(2)的第二螺旋面(14)之间的摩擦力和耗能角钢(5)提供,耗散地震能量;碟簧组(3)的弹力减小由于耗能角钢(5)屈服引起的节点残余变形;耗能角钢(5)造价低且采用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76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