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5923.5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7/0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7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组分:大黄、白芷、白及、紫草。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刺激性小、收敛、止痛效果明显、祛腐速度快、生肌性能好、渗出少、换药时不粘连伤口、愈合后瘢痕小、安全易行等特点。本发明公开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创面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愈合是人体免疫屏障修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受到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干扰,创面即可能迁延难愈,形成慢性创面。常见的慢性创面有溃疡、窦道。产生溃疡、窦道的原因众多,常见的有外伤、烧伤、皮肤感染、术后刀口不愈合、大隐静脉曲张、脉管炎、褥疮、脓肿破溃、切开引流、放置引流管等,如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则极易病情迁延。
溃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传统中医把疮疡溃后统称为溃疡,外治法是治疗皮肤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外治法就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位或病变位置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窦道的治疗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一样,也可分为内治与外治,但重在外治。其治疗关键在于要清除窦道管腔内的腐败坏死组织,清除其内的异物,清除纤维瘢痕状的窦道管壁。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窦道壁。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窦道迂曲、多根者,如切除不彻底,也有复发的可能,很多病人难以接受,多选择中医治疗,目前所见到的多是应用升丹类腐蚀性外用药物。升丹是中医外科临床外用药的圣药,然而其毒性也不容忽视。现代医学认为,汞剂是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脏等造成不良影响,这一点已经在医学界引起广泛的争论,因此临床使用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获知溃疡及窦道的治疗大多属于难治、难愈疾病。西医提出有关生长因子学说,但近年来生长因子的应用仍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有关中药外治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窦道等的报道较多,疗效明显,显示出中医外治优势。目前中药外治溃疡一般多为丹、散、膏等,各家配伍与使用方法不尽相同,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所查报道中存在如下缺点:(1)剂型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品种众多,即便是同一种剂型,其制备工艺也多不一致;(2)由于方药、治疗方法和疗效判断标准不同,治疗结果差异较大,以往文献报道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3)目前溃疡或窦道均可用的外用药物尚未见详尽报道;(4)目前尚无油剂外用对于溃疡或窦道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的详尽报道;(6)缺乏从中医理论角度深入探索祛腐生肌治疗溃疡或窦道的机制。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溃疡、窦道等创面的可广泛应用的价格低廉的中医外用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白及(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具有凉血解毒,祛腐生肌等功效。四味药物的功效简介如下:
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经,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5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面冻融破坏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跨活断层隧道的减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