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4105.3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敬;郭强;王瑞龙;贾文兵;刘向宏;冯勇;张平祥;闫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04 | 分类号: | H01B12/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 含量 nbti cuni 超导 开关 线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S1、将CuNi管坯和锭坯机加为NbTi/CuNi一次包套和二次包套;S2、NbTi/CuNi一次包套和NbTi棒进行一次组装,制备NbTi/CuNi一次复合锭坯;S3、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扒皮模具对NbTi/CuNi一次棒坯进行扒皮;S4、NbTi/CuNi二次包套和步骤S3中的NbTi/CuNi一次复合棒进行二次组装,并用CuNi棒填充缝隙;S5、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扒皮模具对NbTi/CuNi二次棒坯进行扒皮;S6、对NbTi/CuNi二次复合棒进行冷拉拔,最终获得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该。方法减弱了线材在冷拉拔过程中的加工硬化问题,整个拉伸过程中无断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复合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导开关是超导磁体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主要有:第一、超导磁体完成励磁后,超导开关闭合,切断电源,超导开关与磁体间形成无损耗的闭合回路;第二、在磁体的运行过程中,一旦失超,超导开关便会自动断开,防止磁体损毁。但是,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导致其成为国产磁体中唯一未国产化的部件,因此需尽快突破该材料的制备技术。
在Cu基二元合金中,Ni与Cu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原子半径相近,能形成置换固溶体,因此CuNi合金具有较为优良的冷加工性能,同时其高电阻特性能满足超导开关线材的性能要求,因此被用于 NbTi超导开关线材的基体。但是,随着Ni含量的增加,高硬度的CuNi合金不但会增加挤压过程中的“闷车”风险,而且在扒皮工序中,表面会出现撕裂形貌,严重影响物料的表面状态,同时在多道次的冷拉拔过程中更容易导致线材断线,给超导开关线材的研发带来挑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在扒皮和拉拔中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专利选取合适的CuNi合金作为基体,优化后的扒皮模具以及新的拉拔技术制备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扒皮过程中的表面撕裂问题及冷拉拔过程中的加工硬化问题,整个拉伸过程无断线,成功的获得了万米级长线,实现了高Ni含量的NbTi/CuNi开关线的批量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Ni含量的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将CuNi管坯和锭坯机加为NbTi/CuNi一次包套和二次包套;
S2、将步骤S1中的NbTi/CuNi一次包套和NbTi棒进行一次组装,制备NbTi/CuNi一次复合锭坯,然后经过真空电子束焊接和热挤压制备为NbTi/CuNi一次棒坯;
S3、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扒皮模具对NbTi/CuNi一次棒坯进行扒皮,去除物料表面的缺陷,经过冷拉拔后,锯切为NbTi/CuNi一次复合棒;
S4、将步骤S1中的NbTi/CuNi二次包套和步骤S3中的NbTi/CuNi 一次复合棒进行二次组装,并用CuNi棒填充缝隙,然后经真空电子束焊接和热挤压制备为55芯的NbTi/CuNi二次棒坯;
S5、采用高硬度的碳化钨扒皮模具对NbTi/CuNi二次棒坯进行扒皮,去除物料表面的缺陷,经过冷拉拔后,锯切为NbTi/CuNi二次复合棒;
S6、对NbTi/CuNi二次复合棒进行冷拉拔,在冷拉拔设备上加装感应加热炉,以达到减弱CuNi表面加工硬化的效果,整个拉拔过程与时效热处理交替进行,最终获得NbTi/CuNi超导开关线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CuNi管坯和锭坯由中频炉熔炼的 CuNi合金作为坯料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