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及轨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1298.7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麒皓;张洋;水新虎;姚鸿洲;杨芬;廖承州;丁治雨;江金生;姚平;陈亮;周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52 | 分类号: | E05F15/652;E05F15/655;E05D13/00;E05D15/06;B60J10/86;B61D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内藏 密闭 | ||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及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包括内门槛、外门槛、门框、门扇、驱动机构及承载机构;内门槛及外门槛分别安装在内侧及外侧墙间的门槛安装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门扇开闭;承载机构用于承载门扇做平移及塞拉运动;门框的上侧、左侧及右侧分别固设有压条;门扇的四侧均固设有密封胶条,门扇的上侧、下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为连续式密封胶条,门扇关闭时,上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分别与对应侧的压条配合;门扇的前侧的密封胶条为凹凸式密封胶条。本申请在保留现有内藏门开门时基本不占用额外的空间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车门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即轨道列车)由于准时、快速、顺畅等原因,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日常交通工具。轨道车辆的客室车门根据门扇的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外挂门、塞拉门和内藏门三种。其中,内藏门由于开关门时基本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
内藏门是一种通过门扇在轨道内水平滑动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的车门型式,其特点是门扇在固定的水平的轨道内直线运行,车门开启时门扇隐藏于车门侧壁中(即车体和内装侧墙的缝隙中),运动简单、快捷。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内藏门的门扇仅具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和压力,导致门扇四周均与车体之间始终存在缝隙。目前的常规密封方式为,在门扇上安装普通平直毛刷或胶条密封,在车门两侧部的密封结构处采用单边胶条,实际使用时,这样的密封效果较差。随着轨道车辆对隔音降噪和气密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常规内藏门已无法满足密封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及轨道车辆,能够在占用空间少的同时,有效的提高轨道车辆的车门的密封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包括内门槛、外门槛、门框、门扇、驱动机构及承载机构;内门槛及外门槛分别安装在内侧及外侧墙间的门槛安装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门扇开闭;
承载机构用于承载门扇做平移及塞拉运动;门框的上侧、左侧及右侧分别固设有压条;门扇的四侧均固设有密封胶条,门扇的四侧的密封胶条彼此相接呈封闭状;门扇的上侧、下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为连续式密封胶条,门扇关闭时,上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分别与对应侧的压条配合;门扇的前侧的密封胶条为凹凸式密封胶条,门扇关闭时,两个门扇前侧的密封胶条相互配合;门扇打开时位于轨道车辆的墙体内。
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中,承载机构用于承载门扇做平移及塞拉运动。这样的设计,在门扇关闭的过程中,通过塞拉行程,门扇与门框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实现贴合。除此,门框的上侧、左侧及右侧分别固设有压条。并且门扇的四侧均固设有密封胶条,门扇的上侧、下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为连续式密封胶条,门扇关闭时,上侧及后侧的密封胶条分别与对应侧的压条配合;门扇的前侧的密封胶条为凹凸式密封胶条,门扇关闭时,两个门扇前侧的密封胶条相互配合。
这样,当门扇关闭时,门扇的上侧及后侧(门扇相背的一侧)的密封胶条分别与压条配合实现密封,门扇的前侧(门扇相对的一侧)的凹凸式密封胶条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关门时的良好密封性。
与现有的内藏门相比,本申请在平移门的基础上增加了塞拉行程,并且将毛刷密封结构改进为胶条及压条密封。在占用空间少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轨道车辆的车门的密封性。
进一步,承载机构包括携门架、上导轨、承载导轨及下摆臂;承载导轨位于上导轨上方;
携门架固定在门扇顶部,携门架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平衡轮及与上导轨配合的上导向轮;携门架上还固设有承载小车,承载小车上固设有承载轮,承载轮与承载导轨配合;上导轨包括直线段和弯转段;门扇的底部固设有下导轨,下导轨包括直线段和弯转段;下摆臂固定在车体内框内,下摆臂包括下支撑滚轮组件,下支撑滚轮组件的滚轮与下导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1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芯片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摄影摄像器材的拍摄范围提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