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总成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7580.1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智;李彬;韦映竹;黄可贤;黄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3;H01M10/6555;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刘瑞花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总成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包括固定组件和电芯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二个模组固定端板,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芯以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电芯夹板,任意相邻的二个电芯夹板之间设有一单体电芯,多个电芯夹板均设于二个固定端板之间,电芯夹板的两侧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固定杆两端分别用于与二个模组固定端板连接,以使二个固定端板锁紧电芯夹板和单体电芯。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总成能够使得电芯单体充分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作为大众消费的趋势,产量日益递增。然而,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由于自身的电化学特性,使得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在复杂工况下进行高强度充放电,容易产生大量的聚集热量。目前,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进行散热,但此种方式不能对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进行充分散热。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动力电池总成及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汽车,旨在解决动力电池内的单体电芯不能充分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动力电池总成包括固定组件和电芯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二个模组固定端板,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芯以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电芯夹板,任意相邻的二个所述电芯夹板之间设有一所述单体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夹板均设于二个所述模组固定端板之间,所述电芯夹板的两侧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用于与二个所述模组固定端板连接,以使二个所述模组固定端板锁紧所述电芯夹板与所述单体电芯。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相互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芯夹板两侧的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沿着所述电芯夹板的厚度方向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二子风道交错设置,且沿着二个所述模组固定端板的连线方向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芯夹板设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单体电芯设于多个所述固定部包围的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固定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电芯夹板的外周拐角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单体电芯拐角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电芯夹板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电芯夹板上的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总成还包括箱体以及风机,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芯组件均设于所述箱体内,且多个所述电芯夹板依次间隔排列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动力电池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箱盖,所述电芯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及所述箱盖之间均具有通风间隙。
优选地,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动力电池总成包括固定组件和电芯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以及二个模组固定端板,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芯以及多个电芯夹板,电芯夹板的两侧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对动力电池总成进行装配,先将多个电芯夹板依次间隔排列,并在任意相邻的二个电芯夹板之间设置一单体电芯,再在两端的电芯夹板外侧分别设置模组固定端板,使得二个模组固定端板相对间隔设置,固定杆两端分别与二个模组固定端板连接,以使二个模组固定端板锁紧电芯夹板与单体电芯。由于单体电芯与单体电芯之间隔有电芯夹板,并且电芯夹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总成在工作时,单体电芯散发的热量通过其两侧的第一风道内的空气以及第二风道内的空气及时带出,从而使得动力电池总成的单体电芯能够充分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7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