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致敏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8900.7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梅山标;黄熠;陈秀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D01D10/00;D01D5/12;D01D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14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致敏 聚酯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低致敏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材料领域。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加入氧化锌颗粒,并控制锌离子迁移至表面,形成层状保护膜。低致敏聚酯纤维的纤维表面含有锌离子。本发明利用氧化锌颗粒构筑层状保护膜,阻挡皮肤与纤维内含有致敏物质接触,从而有效降低致敏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
背景技术
皮肤过敏症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源)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源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源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服装等几百种。
作为与皮肤密切接触的纤维面料,如果可以提高其防过敏性能,必然可以有效降低皮肤患过敏症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涤纶基纤维进行工艺革新,降低其致敏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低致敏聚酯纤维。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加入氧化锌颗粒,并控制锌离子迁移至表面,形成层状保护膜。
优选,氧化锌颗粒的加入方法:将硅藻土颗粒和氧化锌颗粒经与聚酯熔体进行共混熔融。硅藻土颗粒和氧化锌颗粒优选在共混前进行表面改性。
优选,控制锌离子迁移至表面的方法:在纺丝后道增加液氮冷却工艺和扭力牵伸工艺技术,使得在纤维中相容度相对较低的氧化锌颗粒能够快速迁移至表面,形成层状保护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氧化锌颗粒构筑层状保护膜,阻挡皮肤与纤维内含有致敏物质接触,从而有效降低致敏的可能性。锌元素本身能够维护皮肤健康,起到清洁作用,而负载于聚酯纤维表面的锌元素即能保证功能的持久有效,还具有呵护皮肤、舒压理疗、减缓过敏等功效。同时,氧化锌本身具备高效的防污、抗菌等功能,纯天然的硅藻土和锌离子共同作用,能够对病原细菌和过敏原进行清除,且不会对良性微生物和皮肤菌群产生破坏,安全有效。
低致敏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表面含有锌离子。
低致敏聚酯纤维含有氧化锌、硅藻土、PET。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低致敏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是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加入氧化锌颗粒,并控制锌离子迁移至表面,形成层状保护膜。
具体实施例
步骤一、氧化锌颗粒表面改性
将氧化锌颗粒加入为其体积2-5倍的乙醇或水中,超声分散0.5-2h,然后加入分散剂混合均匀后,用冰醋酸调节pH为5.5-6.5,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10-20h,转速为500-3000r/min,经离心后即得改性氧化锌颗粒。其中:氧化锌颗粒优选纳米级氧化锌颗粒。分散剂的用量,按质量比计算优选为分散剂:氧化锌颗粒为1:10。所述分散剂优选为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
步骤二、硅藻土颗粒表面改性
向硅藻土颗粒中加入为其质量200-500%的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粘稠糊状的硅藻土粘稠料,然后加入改性剂,控制转速为800-1200r/min搅拌4-8h,得到改性硅藻土浆料。其中,硅藻土颗粒优选为500-2000目以上的硅藻土粉体。改性剂优选为β-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单硬脂酸甘油酯、烷基醇酰胺中之一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步骤三、制备复合改性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