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7579.0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境(湖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28;B60R19/18;B60R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省超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无人驾驶 汽车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撞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板,第一防撞板后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前端,缓冲板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前端,连接柱后端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设置有固定柱后端的活动架。该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将连接架安装在汽车前梁杆处,当汽车前端与其他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防撞板与碰撞物接触,将受到的冲击力向连接柱、固定柱处传递,固定柱将受力压缩给活动架,活动架通过尾端的活动孔进行活动,使固定杆后端的第一活动板向第一弹簧下压,同时压缩的过程中将限位块向外推动或压断掉,以此来进行缓冲撞击力,保护车内的驾车人员生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因此遇到突发的不确定因素时,会导致无法进行人为判断致使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用于解决了汽车内部的驾驶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具备受到撞击时减轻冲击力,保护驾驶人员安全等优点,解决了汽车内部的驾驶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及其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板,所述第一防撞板后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前端,所述缓冲板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前端,所述连接柱后端设置有缓冲机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有固定柱后端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活动架呈对称排列,所述活动架外侧设置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套接有轴杆,所述轴杆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两组。
活动架尾端的活动孔通过与两组挡板固定的轴杆进行套接,当第一防撞板对活动架施力时活动架发生转动向连接架处下压。
优选的,两组所述挡板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前端,所述固定板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前端,所述连接架内壁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设置有第一弹簧。
固定板后端与连接架连接,将活动架、活动孔、挡板和连接架固定在一起,当遇到撞击时能够通过固定杆、第一活动板对车前端进行卸力缓冲。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后端,所述第一活动板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后端,所述固定杆前端与活动架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槽。
第一弹簧主要用于对第一活动板提供弹力,当第一活动板受到固定杆的压力向第一弹簧处施压时,首先对限位块进行第一波撞击,限位块对第一活动板减缓第一层冲击时。
优选的,所述槽口内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连接架后端设置有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有连接架后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后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插接有第二防撞板前端,所述第二防撞板内壁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有若干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境(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灵境(湖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