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扭矩退出斜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6794.0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功博;魏广杰;游道亮;胡会永;胡义海;韩雪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8 | 分类号: | B60L7/18;B60W30/18;B60W40/00;B60W40/105;B60W40/12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能量 回收 扭矩 退出 斜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扭矩退出斜率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纯电动车辆在能量回收退出过程中出现冲击顿挫、动力滞后及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退出的问题,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退出斜率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监测制动及油门踏板开度、整车车速及轮速、各底盘元器件当前状态等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工况,分别针对不同工况对能量回收扭矩下降斜率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实现了经济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扭矩退出斜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降低车辆电耗,提高续航里程,提高驾驶性及安全性已经成为纯电动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纯电动汽车均配有能量回收系统,即车辆在滑行及制动的过程中电机施加反向力矩发电,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充入电池以实现对滑行及制动过程中动能的回收。
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踩下油门踏板或车辆出现轮胎打滑等异常情况时,能量回收系统会退出工作或下降目标扭矩,为避免扭矩突变,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回收扭矩不会立刻按照目标扭矩进行响应,而是按照一个斜率逐渐贴近目标扭矩,传统能量回收退出斜率控制方法的斜率为定值,会出现如下问题:
1.当车辆在能量回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轮胎打滑或底盘元器件工作异常等紧急情况时,若回收扭矩斜率设置过小,会导致扭矩退出的时间过长,从而使在一定时间内能量回收系统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电机始终存在负扭矩。这会导致车轮打滑趋势加剧,影响整车安全性。
2.当驾驶员降低制动踏板开度或松开制动踏板时能量回收目标扭矩值会出现下降,如若此时能量回收扭矩下降斜率设置过大,会导致车辆出现冲击顿挫,影响车辆平顺性。
3.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后立刻踩下油门踏板,此时由于扭矩下降过程未结束,扭矩仍按照定斜率进行下降,斜率设置过小会导致扭矩在负值停留一定时间,从而使油门响应滞后,影响整车动力性及安全性。
4.本发明针对纯电动车辆在能量回收退出过程中出现冲击顿挫、动力滞后及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退出的问题,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退出斜率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监测制动及油门踏板开度、整车车速及轮速、各底盘元器件当前状态等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工况,分别针对不同工况对能量回收扭矩下降斜率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实现了经济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平衡。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纯电动车辆在能量回收退出过程中出现冲击顿挫、动力滞后及紧急情况下无法快速退出的问题,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退出斜率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监测制动及油门踏板开度、整车车速及轮速、各底盘元器件当前状态等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工况,分别针对不同工况对能量回收扭矩下降斜率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实现了经济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平衡。
(二)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扭矩退出斜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行驶档位
系统开始工作,首先判断车辆当前行驶档位,若当前档位不处于D档及R档则能量回收扭矩清零,结束,并回到开始程序S1重新监测;若当前档位处于D档或R档则执行步骤S2;
S2.各传感器数据的获取:制动踏板开度传感器、电机转速传感器、油门踏板开度传感器、电机扭矩传感器及四轮轮速传感器开始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各传感器信号发送给VCU,信号经VCU处理后获得车辆实时的制动踏板开度N、车速v、油门踏板开度M、电机扭矩Ts及四轮轮速;
S3.VCU对获得的各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及能量回收的实现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6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