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5601.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刚;郑明召;王皓;岳清瑞;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5/10;E04B1/682;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装配式 组合 楼盖 体系 设计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该楼盖体系包括预制混凝土楼板(1)、H型钢梁(2)、梁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3)和板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4),其中:预制混凝土楼板(1)的两侧沿板厚方向开有抗剪槽孔(11);H型钢梁(2)上翼缘上焊接有栓钉连接件(21);两预制混凝土楼板(1)与H型钢梁(2)之间采用梁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3)连接;相邻两预制混凝土楼板(1)之间采用板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4)连接。本发明设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预制混凝土楼板与H型钢梁间及预制混凝土楼板间的连接,该装配式楼盖体系具有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连接构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楼盖作为建筑结构整体抗侧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承受楼层恒、活荷载,同时将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载作用有效传递给其他抗侧力构件。传统的钢-现浇混凝土楼盖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刚度,但其存在现场模板作业、钢筋绑扎作业和混凝土浇筑作业量大等问题,施工作业慢、人工成本高,且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为适应工业化建造需求,现有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的楼板形式主要包括传统桁架筋楼承板、可拆底模桁架筋楼承板和叠合板组合楼板等,但市场验证表明,上述产品仍非装配式住宅建筑楼板的成熟解决方案:传统桁架筋楼承板由于压型钢板暴露,美观性差,妨碍装修,消费者认可度较低;可拆底模桁架筋楼承板施工工序复杂,底模的实际可重复利用性不高,成本控制难度大;而叠合板组合楼板实际厚度往往大于150mm,在住宅建筑中的适应度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设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预制混凝土楼板与H型钢梁间及预制混凝土楼板间的连接,具体为H型钢梁与其上方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通过UHPC榫卯连接节点连成一个整体,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通过UHPC榫卯连接节点连接。该装配式楼盖体系具有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等优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包括预制混凝土楼板、H型钢梁、梁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和板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其中:
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两侧沿板厚方向开有抗剪槽孔;
所述H型钢梁上翼缘上焊接有栓钉连接件;
两预制混凝土楼板与H型钢梁之间采用梁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连接,两预制混凝土楼板搁置在上翼缘两侧,预制混凝土楼板在与H型钢梁连接侧横向钢筋不伸出,连接区域内设置有后置钢筋架,后置钢筋架两端分别伸入两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抗剪槽孔内,并且连接区域内H型钢梁上翼缘上以及抗剪槽孔内浇筑UHPC形成第一连接块;
相邻两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采用板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连接,预制混凝土楼板在与相邻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侧横向钢筋伸出并相互搭接绑扎,连接区域内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以及抗剪槽孔内浇筑UHPC形成第二连接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剪槽孔为T型槽孔,T型槽孔在板面方向为T型,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两侧分布有T型UHPC抗剪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型槽孔为盲孔,在板厚方向不贯通板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钉连接件在所述H型钢梁上翼缘上纵向设置两排,栓钉连接件与所述抗剪槽孔位置对应,两排栓钉连接件分别靠近对应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抗剪槽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梁板UHPC榫卯连接节点连接区域内还设置有后置贯穿纵筋,后置贯穿纵筋从所述后置钢筋架中穿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贯穿纵筋设置两根,呈上下布置在两排栓钉连接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