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415.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宏;冯展彬;曹晓瀚;张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5/14 | 分类号: | C08G75/14;C08L81/04;C08L83/04;C08L27/18;C08L27/16;C08K7/26;C08K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闲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5 | 代理人: | 朱朦琪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介电常数 低介电 损耗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包括含硫聚合物;该含硫聚合物由含硫碳一单体、环氧单体、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阴离子开环共聚反应制备得到;环氧单体选自三氟环氧丙烷、3‑(2,2,3,3‑四氟丙氧基)‑1,2‑氧化丙烯、六氟环氧丙烷、七氟丁基环氧乙烷、八氟戊氧基‑1,2‑氧化丙烯、九氟戊烷基环氧乙烷、全氟‑2‑甲基‑2,3‑环氧戊烷、十三氟庚基环氧乙烷、缩水甘油醚十六氟壬基醚、萘基缩水甘油醚、蒽基缩水甘油醚、偶氮苯基缩水甘油醚和联苯基缩水甘油醚。本发明公开的复合材料在高频下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且聚合物主链无吸水性基团,有望在5G手机天线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硫聚合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用于制备5G手机天线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时代的来临,手机等电子器件需在高频(GHz)、高速下进行快速运作,数据传输量也随之激增。5G通讯与4G通讯相比,传输速度更快,电磁波覆盖能力有所降低,因此需要传播材料介电常数更低;电子器件在高频下的高速运转将会带来生热量增大等问题,因此需要材料具备更低的介电损耗。为满足5G设备尤其是手机天线的设计要求,聚合物材料需具备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等特点。
5G手机天线多采用聚酰亚胺材料,传统的聚酰亚胺(PI)薄膜虽然具有高的Tg和宽的操作温度,但介电损耗较大,且在空气中极易吸潮,影响了其在5G手机天线材料中的应用,因此目前多是基于PI膜进行改性,方可制得介电常数及损耗低、吸湿性能尚可的材料。PI膜的制备多采用合成聚酰胺酸-成膜亚胺化的两步法工艺,过程中需用到大量的DMAc等溶剂,制备的成本相对较高,且产生的大量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此外,PI的吸湿性能即便经过改性也很难实现最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低吸湿性、高频下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新型聚合物,以用于5G手机天线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含硫聚合物为主要基材的复合材料,其在高频(GHz)下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优点,以及较高的Tg和拉伸强度,且聚合物主链无吸水性基团,有望在5G手机天线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复合材料,包括含硫聚合物;
所述含硫聚合物由含硫碳一单体、环氧单体、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阴离子开环共聚反应制备得到;
所述环氧单体选自三氟环氧丙烷、3-(2,2,3,3-四氟丙氧基)-1,2-氧化丙烯、六氟环氧丙烷、七氟丁基环氧乙烷、八氟戊氧基-1,2-氧化丙烯、九氟戊烷基环氧乙烷、全氟-2-甲基-2,3-环氧戊烷、十三氟庚基环氧乙烷、缩水甘油醚十六氟壬基醚、萘基缩水甘油醚、蒽基缩水甘油醚、偶氮苯基缩水甘油醚和联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高频下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复合材料,以含硫聚合物为主要基材,通过筛选特定的环氧单体,制备得到的含硫聚合物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并兼顾较高的Tg和拉伸强度,且其聚合物主链无吸水性基团。
经试验发现,本发明中环氧单体种类的选择尤为重要,是能否获得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关键,本发明中筛选采用含氟的环氧单体、或者含有苯环、蒽环、萘环的环氧单体,或者含有液晶基元的环氧单体,是获得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前提。
优选的,所述环氧单体选自六氟环氧丙烷、七氟丁基环氧乙烷、八氟丁基环氧乙烷、十三氟庚基环氧乙烷、缩水甘油醚十六氟壬基醚、八氟戊氧基-1,2-氧化丙烯、萘基缩水甘油醚、蒽基缩水甘油醚、偶氮苯基缩水甘油醚、联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摆角精度校验方法
- 下一篇:智能发热坐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