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4941.3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7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国;孟海鹏;张国川;李小俊;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达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50 | 分类号: | A23L11/50;A23L11/65;A23L11/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存活 植物 酸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全豆豆浆制备:大豆筛选——大豆浸泡——整豆灭酶——湿豆脱皮——大豆粗磨——大豆精磨——第一次均质——第二次均质——豆浆冷却——豆浆暂存;步骤B,植物酸奶的制备:将步骤A的全豆豆浆打入混料罐——标准化——喷射杀菌——脱气——第三次均质——冷却——无菌存储——添加菌种——灌装——发酵——冷却——存储,得到植物酸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加健康、货架期稳定的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以大豆为原料的豆乳,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具有豆腥味的豆乳本身的味道已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所以以此为基料生产的大豆酸奶,无论从风味和质构上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在申请公布号CN 107549322 A,名称为“一种大豆酸奶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大豆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大豆酸奶是由配方中的原料经过发酵剂发酵得到的,所述大豆酸奶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以1000重量份计:大豆90-180份,白砂糖70-90份,稳定剂体系9-24份,复合大豆玉米油10-16份,食盐1-3份,水余量,同时该专利还提出了大豆酸奶的制备方法。上述专利中的豆奶,虽然能降低豆腥味,具有相对较好的货架稳定期,但饮用时口感较为粘稠,另外还需要添加稳定剂体系,整个配方的调配更加复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健康、货架期稳定的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常温保存活菌植物酸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全豆豆浆制备:大豆筛选——大豆浸泡——整豆灭酶——湿豆脱皮——大豆粗磨——大豆精磨——第一次均质——第二次均质——豆浆冷却——豆浆暂存;
步骤B,植物酸奶的制备:将步骤A的全豆豆浆打入混料罐——标准化——喷射杀菌——脱气——第三次均质——冷却——无菌存储——添加菌种——灌装——发酵——冷却——存储,得到植物酸奶;
整豆灭酶中,灭酶温度为93-97℃,灭酶时间为20-25分钟;
以原料总量为1000重量份计,植物酸奶的配方包括如下组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豆浸泡中温度为20-30℃,时间为5至7小时,所述湿豆脱皮中脱皮率大于等于9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豆粗磨中磨浆水温80-88℃,粗磨后大豆豆浆经过高速旋转的刀盘进行所述大豆精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次均质中,温度为65-75℃,压力为40-70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次均质中,温度65-80℃,压力为40-70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喷射杀菌采用蒸汽喷射杀菌,温度为137-141℃,时间为20-30秒,所述脱气采用真空脱气,真空脱气的温度为75-85℃,真空度-0.4至-0.7bar。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次均质中,均质温度为50-65℃,压力为15-40MPa,将物料冷却至45-46℃,进入无菌罐进行所述无菌储存,所述添加菌种中采用无杂菌的定量添加方式,菌种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双歧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每1000kg总原料中,菌种的添加量为200-300U。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灌装中,灌装温度为42-45℃,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5℃,发酵后冷却至25℃以下,所述存储的条件为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达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达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4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