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8277.6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0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七合食用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30 | 分类号: | A23L29/30;A23L33/115;A23L25/00;A23L33/10;A23L3/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刘云飞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平定堡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粉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食品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该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流程如下:制作淀粉:选取体型较好,淀粉含量高的农作物,放置于清水中洗净,清洗完成以后进行削皮,初步处理后的农作物进行切块,并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进行粉碎,使农作物块变成农作物颗粒,将制备的农作物颗粒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加入1‑1.5倍的清水,不断搅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纱布过滤,并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完全挤出,几种物质混合,实现了让粉条中含有亚麻酸,增加人体中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且因为亚麻酸有氧化性,为保证粉条的抗氧化性,通过杀菌和真空的方式,能够保证粉条的储存期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美食中,农作物粉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市场,一般都用于火锅煮食,或在开水中烫熟后加以胚料再吃,还可以烫熟后再炒着吃,有时还可用于做汤等等各种烹饪方式,农作物粉条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农作物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农作物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农作物粉条的多种烹饪方式使得其更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但是目前的制备方法生产的农作物粉条缺少人体所需要的的营养元素,不能更好的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且农作物粉条的存放保质期时间较短,不便于长期存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制备方法生产的农作物粉条缺少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且可以存放时间比较短,不便于长时间保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该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1)制作淀粉:选取体型较好,淀粉含量高的农作物,放置于清水中洗净,清洗完成以后进行削皮,初步处理后的农作物进行切块,并倒入粉碎装置的内部进行粉碎,使农作物块变成农作物颗粒,将制备的农作物颗粒倒入容器的内部,并加入1-1.5倍的清水,不断搅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纱布过滤,并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完全挤出,将制备的淀粉溶液静置10-12小时,得到淀粉沉淀物,撇去上端的水溶液,再用清水冲洗淀粉沉淀物上端的杂质2-3次,将得到的淀粉在40-50摄氏度的环境下暴晒5-6小时,最后将晒干后的淀粉进行粉碎并研磨成粉末;
(2)配料:取20-30份淀粉,向淀粉的内部倒入4-5份的温水,搅拌均匀并不断揉搓直至淀粉成团;
(3)溶液制备:取1-1.5份的温水,向温水中倒入0.2-0.3份亚麻籽油(胡麻籽油)和0.2-0.3份亚麻籽粉(胡麻籽粉),不断搅拌混合2-3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4)溶液配料混合:将步骤三中制备的溶液倒入步骤二制备的配料中,不断揉搓10-20分钟,将得到的淀粉团放入夹层锅中,并保持温度在20-30摄氏度的环境下,加热20-30分钟,直至淀粉呈现透明状;
(5)挤压成条:将透明状的淀粉团取出并放置于挤压工具中,将淀粉团挤压成淀粉条;
(6)冷却成型:将挤出的淀粉条倒入6-10摄氏度的清水中,直至冷却成型,将成型的粉条取出放置在30-40摄氏度的环境下晾晒成型,最后切段进行包装。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晒干的淀粉研磨成的淀粉粉末需要过100-120目的过滤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制备的淀粉条可以根据食用需要生产出不同长度的淀粉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农作物粉条的制备方法中加入亚麻籽油和亚麻籽粉,几种物质混合,实现了让粉条中含有亚麻酸,增加人体中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且因为亚麻酸有氧化性,为保证粉条的抗氧化性,通过杀菌和真空的方式,能够保证粉条的储存期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七合食用油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七合食用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振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陈列品陈列位置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