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075.X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尹华群;孟德龙;周志成;刘勇军;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17/14;A01B79/00;C12R1/145;C12R1/38;C12R1/225;C12R1/41;C12R1/01;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8 | 代理人: | 林传贵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的解钾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成分:梭菌、假单胞菌、芽孢乳杆菌、根瘤菌、假黄色单胞菌、伯克氏菌和产气杆菌,经过菌种活化、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后混合制备而成,在作物生长的返苗期和旺长期分别施加一次,以菌体浓度为1×108cfu/ml计,每次使用量为1L/亩。本发明的解钾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通过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和新陈代谢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并将土壤中难溶性或不溶性的钾物质转化为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钾,同时提高钾素利用率,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中钾的平均含量约为0.04-3.0%,其中90%的钾存在于云母和长石等含钾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只有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从晶体结构中释放出来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利用,而土壤中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钾只占钾总量的2%。为了满足作物对钾素的营养需求,钾肥的施用量越来越高,既提高了种植成本,还容易导致土壤退化,钾素利用率也难以提高。目前,市场上存在利用解钾微生物制成的菌肥,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菌剂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钾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以解决钾肥使用量大、钾素利用率低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解钾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效果显著且稳定,能够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减少钾肥使用量并提高钾素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钾微生物菌剂,包括以数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梭菌38-51%、假单胞菌5-36%、芽孢乳杆菌4-31%、根瘤菌5.5-6.5%、假黄色单胞菌3.5-4.0%、伯克氏菌1.3-1.5%和产气杆菌0.5-1.5%。
优选地,所述菌剂包括以数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梭菌44%、假单胞菌26%、芽孢乳杆菌18%、根瘤菌6%、假黄色单胞菌3.7%、伯克氏菌1.4%和产气杆菌0.9%。
所述梭菌的保藏号为CCTCC No:AB 209026,所述假单胞菌的保藏号为CGMCC No:10779,所述芽孢乳杆菌的保藏号为CGMCC No:3846,所述根瘤菌的保藏号为CCTCC No:AB209029,所述假黄色单胞菌的保藏号为ATCC No:700993,所述伯克氏菌的保藏号为CCTCCNo:AB 209362,所述产气杆菌的保藏号为CCTCC No:AB 200052。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解钾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菌株经固体斜面活化后,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48-72h,然后分别加入发酵培养基,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牛肉膏作氮源,以氯化钙为无机盐,调节培养基pH值,在30℃,170r/min条件下培养36-60h,按照所述数量百分比将各菌株的发酵液混合即得到所述解钾微生物菌剂。
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包括葡萄糖15-25g/L,牛肉膏3.0-5.0g/L,氯化钙1.0-6.0g/L,调节培养基pH值至6.0-7.0。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解钾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为:在作物生长的返苗期和旺长期分别施加一次解钾菌剂,用无菌水将解钾菌剂中的菌体浓度调整至1×108cfu/ml后使用,每次使用量为1L/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未经中南大学;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