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6308.6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丁敏;杨琨;欧阳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山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8 | 代理人: | 周玲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封装 电阻 实现 保护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IBIAS,负载电流ILOAD,PMOS管M1、M2、M3、M4、POWER,NMOS管M5、M6,电阻R2,封装打线电阻R3、R4,打线VOUTA PAD、VOUTP PAD,芯片管脚VOUT。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检测负载电流,不受MOSFET二级效应的影响,且可用公式精确计算,精度高,同时去掉了M7和R1,节省版图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有效规避了现有过流保护电路的缺点,在提高过流保护精度的同时节省成本,使用效果极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源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LDO线性电压变换器是电源管理的一种,其无纹波、精度高、稳定性好,在电子产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LDO提出超低静态功耗、快速响应等要求,过流保护也是影响MOSFET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
现有LDO过流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利用M7与POWER栅极电位相同,实现负载电流ILOAD检测,POWER的尺寸一般是M7的几百倍,然后通过电阻R1 将M7检测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当ILOAD较小时,R1上的压差也比较小,M5 的源极电位较低,同时M5、M6的栅极电位也较低,M6的下拉能力弱,M3将 M4的栅极拉高,M4不导通,POWER正常工作。随着ILOAD逐渐增大,M5的源极电位升高,同时M5与M6的栅极电位也升高,M6的下拉能力逐渐增强,当 M5的源极电位高于M6的源极电位时,M6的下拉能力超过M3的上拉能力, M4的栅极被拉低而导通,POWER管栅极PG上拉,VOUT输出低电平,过流保护实现。
现有过流保护电路是通过M7间接检测POWER负载电流,然后通过串联电阻R1转化为电压。缺点在于POWER和M7的VDS不一致,两管尺寸差距也比较大,大负载电流更为明显,无法用POWER和M7的宽长比直接计算检测电流的比例,过流保护点无法通过计算准确把握,要以实际为准;第二M7的尺寸较大,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电路,可以有效规避现有过流保护电路的缺点,在提高过流保护精度的同时节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IBIAS,负载电流ILOAD,PMOS 管M1、M2、M3、M4、POWER,NMOS管M5、M6,电阻R2,封装打线电阻R3、 R4,打线VOUTA PAD、VOUTP PAD,芯片管脚VOUT,电源VDD的正端接VIN,负端接GND,GND接大地;PMOS管M1、M2、M3、M4、POWER的源极均接VIN, M1的栅极和漏极短接,且与M2、M3的栅极一起接偏置电流IBIAS的正端, IBIAS负端接GND;NMOS管M5的栅极和漏极短接,NMOS管M6的栅极、M2的漏极与之相连,M6的漏极与M3的漏极相连,并且接PMOS管M4的栅极;M4 的漏极接POWER的栅极PG,POWER的漏极和M5的漏极都接到VOUTP PAD,M6 的漏极接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VOUTA PAD;打线电阻R3的一端接 VOUTA PAD,打线电阻R4的一端接VOUTP PAD,R4和R3的另一端接芯片输出管脚VOUT,负载电流ILOAD的正端接VOUT,负端接GND。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M1、M2、M3为电流镜,宽长比相同,镜像电流相等为IBIAS。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M5和M6的栅极接在同一电位,且宽长比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