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5375.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3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杉;许宏科;岳啟林;曹嘉晨;罗密;陈丽容;张腾;刘栩滔;刘佳;王庆远;侯建华;宋晓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5;G08G1/052;G08G1/065;G08G1/08;G08G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出口 匝道 客货 协同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出口匝道段分车型车辆的运行速度及密度,确定主路出口控制段的期望车速;当主路段内侧有客车驶出需求且需要变道时,检测主路出口控制段货车是否成队列行驶、及货车间距是否小于换道安全阈值;当货车成队列行驶、且货车间距小于换道安全阈值时,引导货车加大货车间距离;当货车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换道安全阈值时,引导货车以期望车速行驶。本发明旨在以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实时数据为基础,提供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车货车协同控制方法,以求提高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出的安全系数和通行效率,增加现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急剧增长,导致高速公路货车占比大,给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状态带来较大影响。与其它道路相比,高速公路为封闭道路,车辆只能通过出口匝道驶离高速。现阶段高速公路主要通过交通指示牌,互联网导航产品指引车辆驶出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由于大货车的屏蔽效应、队列行驶给小型车辆驶出高速公路和变道造成屏蔽障碍,导致小车错过驶出机会,货车队列行驶时,小车连续变道容易造成追尾事件。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及5G等通讯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管理者进一步获取车辆的型号、实时车速、是否成队列行驶、道路状况数据、天气数据,及时准确的掌握高速公路接近出口匝道的运行状况,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实现匝道出口处货车和客车的协同控制,保障出口匝道的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在高速公路匝道的出入口控制中,国内外学者对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进行了很多研究,旨在通过控制匝道入口处的交通量,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延误和高速公路拥挤度。但较少关注大货车流量下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协调控制,如果高速公路出口位置由于外侧货车的队列行驶和换道障碍导致高速公路出口发生拥堵和交通事故,会影响高速公路的整体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高速公路大流量货车情况下出口匝道管理不足问题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段分车型车辆的运行速度及密度;
根据出口匝道段分车型车辆的运行速度及密度,确定主路出口控制段的期望车速;
当主路段内侧有客车驶出需求且需要变道时,检测主路出口控制段货车是否成队列行驶、及货车间距是否小于换道安全阈值;
当货车成队列行驶、且货车间距小于换道安全阈值时,引导货车加大货车间距离;
当货车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换道安全阈值时,引导货车以期望车速行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高速公路主路出口控制段和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段安装路侧车路协同设备,构建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环境;
通过路侧车路协同设备,获取高速公路出口匝道路段分车型车辆的运行速度及密度、主线路段分车型车辆的运行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
设置最大允许货车队列行驶数量,使高速公路主路段的货车队列行驶长度小于允许货车队列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客货车协同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主路段内侧有客车驶出需求但不需要变道、或主路出口控制段货车不成队列行驶时,引导货车以期望车速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