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0195.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郭润民;罗嘉欣;杨太丽;卫月;王志强;罗飞;施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489 | 分类号: | A61K36/489;A61P9/10;A61K31/4375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苦参 组合 及其 制备 治疗 心脏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苦参提取物以及氧化苦参碱。所述的苦参提取物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1)取中药材苦参用乙醇提取得苦参乙醇提取物;(2)将苦参乙醇提取物用水混悬,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上硅胶柱,采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部位,浓缩干燥后即得所述的苦参提取物。研究表明,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苦参提取物与氧化苦参碱组合后得到的组合物其具有优异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循环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在所有慢性病中,致死病因排名第一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中,西药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因此,以中药为原料,开发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以及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由于单独使用苦参对心脏病的治疗效果不佳,现有技术通常将苦参和多味其它中药材复配后用于治疗心脏病。因此,以苦参为原料,开发出一种具有对心脏病具有优异治疗效果的组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中药来源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的种类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所述的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含氧化苦参碱的组合物,其包含苦参提取物以及氧化苦参碱。
发明人在研究中惊奇的发现,将按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苦参提取物与氧化苦参碱组合后其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要优于单独使用按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苦参提取物以及单独使用单体化合物氧化苦参碱,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用;按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苦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与氧化苦参碱发挥了协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用。
优选地,苦参提取物与氧化苦参碱的质量比为5~10:1。
进一步优选地,苦参提取物与氧化苦参碱的质量比为6~8:1。
最优选地,苦参提取物与氧化苦参碱的质量比为7:1。
优选地,所述的苦参提取物通过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取中药材苦参用乙醇提取得苦参乙醇提取物;
(2)将苦参乙醇提取物用水混悬,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
(3)将乙酸乙酯萃取物上硅胶柱,采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部位,浓缩干燥后即得所述的苦参提取物。
优选地,步骤(1)中的提取是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的时间为1~2h;所述的乙醇为体积分数为70%~95%的乙醇。
优选地,苦参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g:5~15mL。
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的具体方法为:
先用体积比为95~90:5~10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除杂,然后再用体积比为87~85:13~15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收集体积比为87~85:13~15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有机溶剂洗脱下来的洗脱部位,浓缩干燥即得所述的苦参提取物。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洗脱的具体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未经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