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6275.6 | 申请日: | 202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越;郑先杰;罗威;陈欢;樊卫华;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 主从 跟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该方法为:构建双机械臂系统运动模型,得到机械臂末端相对于基座的位置和姿态;根据机械臂末端状态,构建虚拟力场函数,计算双机械臂末端的虚拟引力与虚拟斥力;采用主从控制模式确定双机械臂跟随的约束关系;对机械臂进行虚拟力优化,求虚拟的最终目标点,使双机械臂系统跳出局值状态;利用求解的虚拟目标点、障碍物、双机械臂系统以及目标点之间的虚拟力场来对双机械臂系统进行避碰规划;从机械臂根据主从机械臂约束关系确定末端姿态,并将主机械臂加入到从机械臂的障碍物中,再对从机械臂进行轨迹规划,实现从机械臂跟随主机械臂。本发明实现了狭窄作业环境下良好的避碰与主从跟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双臂协同和运动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配电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配电线路所需的运维工作量也大幅增加。狭小空间作业限制了带电机器人的开发。在带电作业领域,与日益增长的带电维护作业量相比,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人工绝缘杆和绝缘手套作业法明显效率不足。需要提高配电线路维护机器人的自主性、安全性和灵活性,而双臂协作技术正是提高机器人自主性与灵活性的关键技术。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带电作业,不仅可以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电网运行质量,进一步减少供电系统维护人工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双臂协同与避障技术迫在眉睫。
在双机械臂协作完成带电作业任务过程中,同时包含各机械臂自身位姿约束以及协作机械臂间的相对运动约束,这些约束是作业任务本身带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特定作业任务下,由于机械臂与工件接触产生的接触力,以及环境对系统施加的外力干扰,都会增大机械臂间的碰撞,当机械臂夹持工件过程中受力超出安全范围,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实现狭窄作业环境下良好的避碰与主从跟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双机械臂系统运动模型,得到机械臂末端相对于基座的位置和姿态;
步骤2、根据机械臂末端状态,构建虚拟力场函数,计算双机械臂末端的虚拟引力与虚拟斥力;
步骤3、通过计算出虚拟引力和斥力,采用主从控制模式确定双机械臂跟随的约束关系;
步骤4、对机械臂进行虚拟力优化,求虚拟的最终目标点,使双机械臂系统跳出局值状态;
步骤5、利用求解的虚拟目标点、障碍物、双机械臂系统以及目标点之间的虚拟力场来对双机械臂系统进行避碰规划,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实现避碰;
步骤6、从机械臂根据主从机械臂约束关系确定末端姿态,并将主机械臂加入到从机械臂的障碍物中,再对从机械臂进行轨迹规划,实现从机械臂跟随主机械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突破了狭窄作业环境下,双臂易出现碰撞、难以主从跟随的问题;(2)引入了双机械臂约束关系,能够实现双机械臂主从跟随;(3)运用了优化的虚拟力,引入虚拟目标点,保证机械臂系统不会陷入局部极值状态,实现避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连杆坐标系的关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基于虚拟力的主从跟随与避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双机械臂系统运动模型,得到机械臂末端相对于基座的位置和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纺布的过滤式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压机气源分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