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253.8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靳玉刚;易正根;王勇;张春英;钱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8 | 分类号: | B60L7/18;B60L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制动 能量 回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动力电池的电量未充满时,需要进行制动能量的回收;再根据发动机增程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中,以使驱动电机分别以不同的发电功率Pmo为动力电池充电,在保证发动机增程器充至动力电池的发电功率为Pe和驱动电机充至动力电池的发电功率Pmo之和不大于动力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Pbat的情况下,即Pe+Pmo≤Pbat,以使驱动电机能够以最大的充电功率为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从而使发动机增程器在不频繁改变状态下能够以较平缓的方式降低至最小的充电功率为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有益效果:提升了发动机增程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整车进行制动时,一部分制动能量通过机械刹车制动消耗,而另一部分制动能量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回收,即在制动工况下通过驱动电机将整车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充至存储在动力电池中,以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质为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车,由于在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发动机增程器驱动发电机发电,从而为动力电池充电或者提供电能给驱动电机,以使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整车;即在制动工况下,动力电池由驱动电机的回收制动能量和发动机增程器同时进行充电,且驱动电机的回收制动功率和发动机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总和不能超过动力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即说明了驱动电机的可回收的制动功率不仅与驱动电机的回收能力相关,还与动力电池的充电功率以及发动机增程器的工作状态相关。其中,发动机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及发电机。
但在目前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在汽车处于制动工况时,仅仅依靠动力电池是否充满电作为判断条件,同时根据汽车的制动功率与驱动电机的最大制动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制动能量的控制分配;其虽然能够回收制动能量,但均未考虑到发动机增程器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在制动的过程中由于有驱动电机的回收制动能量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为了避免驱动电机的回收制动功率和发动机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总和超过动力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增程器在制动时突然关闭,当在制动结束进入行车工况时,再重新启动发动机增程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直接导致了发动机增程器的频繁启动,从而使发动机增程器的可靠性较低,驾驶舒适性降低。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发动机增程器的频繁启动,以能够提升发动机增程器的可靠性,以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同时实现整车的最大制动能量回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用于在制动工况下分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所述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发动机增程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车体,所述发动机增程器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或者提供电能至所述驱动电机,以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车体,所述驱动电机还用于在制动工况下将所述车体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所述动力电池内,所述驱动电机在制动工况下为发电模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动力电池的电量未充满且所述发动机增程器处于不工作状态时:
S1:当Pdemmin(Pbat,Pmotor)时:所述驱动电机以Pmo=Pdem的发电功率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整车进行纯电机制动,整车制动功率均由所述驱动电机提供,机械制动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