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专用路权环境下公交准点率优化感应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8915.1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唐仪;周钰汀;何流;邓宏;董人龙;呼鑫宇;蒋磊;王梓;朱永璇;马海荣;李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81;G08G1/087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环境 公交 准点 优化 感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专用路权环境下公交准点率优化感应式控制方法。首先获取无专用路权道路上车辆信息,分析公交车运行状态,预测公交车到达下游站点的行程时间,然后根据行程时间判断公交车正晚点状态,确定相位初始控制时间,随后计算相位初始控制时间下延误效益差,最后根据最终控制时间,实施公交优先控制方法,优化公交车准点到达情况。本发明适用于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共享相位与道路资源的无专用路权环境,基于高精度、大范围感应设备实时检测公交车状态,实现秒级信号优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共交通优先控制技术,具体为一种无专用路权环境下公交准点率优化感应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私人交通为主的低效的个体交通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导致原本有限的道路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交通拥堵问题愈演愈烈。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绿色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在我国,准点率作为公交运行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乘客规划出行的决策因素之一。然而,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停车延误严重影响公交系统运行及服务水平。相关数据表明,公交车辆在交叉口产生的延误占行程总延误的50%,达到整个行程时间的10%-20%。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通常设置公交专用道实现公交在空间上的优先控制,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道路资源基础且成本不低,尤其在重点拥堵交叉口因管理缺陷容易出现社会车辆占用情况,专用路权下的公交优先控制存在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另外,在无公交专用路权的情况下,公交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受路段交通流波动、信号控制等因素的干扰,不可避免的早于或晚于中间站点的计划到达时刻,而路段中存在的行驶波动无法通过末站的到达情况判断。
为了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现有的一些公开专利与论文中都提出了相关公交优先控制方案。专利号CN103794066A公开了一种无公交专用车道的公交优先通行信号控制方法,利用公交车载单元获取公交车辆信息并发出优先请求,通过路侧信号收发机检测优先请求,实现公交优先通行。
该方法在无公交专用道方向的相关研究中较为新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首先,该专利中采用的公交车载单元集成无线通信模块和GPS模块,但GPS数据精度较低,误差较大,需要对比公交信息库才能获取公交车辆的运行线路及所属相位。这种检测方式不能很好满足交叉口秒级信号控制系统对公交车辆信息精准且快速获取的需求。
(2)其次,该专利获取公交优先请求的方式是通过不断建立公交车载单元与信号收发机之间的发收关系,属于被动式接收请求,而非主动式检测请求,增加了控制系统的繁琐程度。
(3)最后,该专利未结合公交早晚点状态,采用请求即优先原则,可能造成盲目优先情况。同时未考虑优先控制前后整体交叉口的延误效益变化,继而无法保证该控制方法利弊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专用路权环境下公交准点率优化感应式控制方法。
一种无专用路权环境下公交准点率优化感应式控制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1:获取无专用路权道路上的社会车辆及公交车辆信息,确定目标公交所处车道及对应相位以及目标公交到停止线的距离;
步骤2:确定目标公交车在无专用路权进口道处的运行状态;
步骤3:预测不同运行状态下目标公交车上下游站间行程时间;
步骤4:判断公交车正晚点状态,计算公交车相位初始控制时间;
步骤5:将计算得到的相位初始控制时间用于绿时相位和红时相位时长的初步调整,控制交叉口晚点公交车优先通行;
步骤6:计算初步调整红绿灯时长后公交优先相位与非公交优先相位的正负延误效益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