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9304.0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坚;陈晓杰;杨闯;薛利进;陈金辉;陈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品(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8 | 分类号: | B65G67/08;B65G67/20;B65G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娜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体 真实 轮廓 体积 装箱 优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属于物流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和传输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上方,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一高清相机、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二高清相机、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三高清相机、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一轮廓相机、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二轮廓相机和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三轮廓相机,所述第一高清相机、第二高清相机、第三高清相机、第一轮廓相机、第二轮廓相机、第三轮廓相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显示装置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使用集装箱的装箱方法都是基于预估体积进行计算和优化。在实际的工作中物体的体积和形状轮廓多数时候并不是标准的,同时货物中还会伴随一定量的异形件,所以常规条件下得到物体的装箱方案和体积方案均是有一定误差,而误差还会随着实际操作方式不同会有较大的波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能够货物装箱进行优化,提高货物装箱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包括支撑架和传输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传输装置的上方,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一高清相机、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二高清相机、用于识别物体的货号的第三高清相机、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一轮廓相机、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二轮廓相机和用于测量物体3D点云数据以重建计算物体的轮廓和体积数据的第三轮廓相机,所述第一高清相机、第二高清相机、第三高清相机、第一轮廓相机、第二轮廓相机、第三轮廓相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显示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长立杆,所述长立杆的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长立杆的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与长立杆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短立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长立杆上设有第一高清相机和第一轮廓相机。
优选的,所述横杆上设有第二高清相机和第二轮廓相机。
优选的,所述短立杆上设有第三高清相机和第三轮廓相机。
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运送货物的传输带、减速装置和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速装置包括感知货物通过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架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有第一高清相机、第二高清相机、第三高清相机,第一高清相机、第三高清相机位于传输装置的左右两侧,第二高清相机位于传输装置的上方,使得可以方便的识别货物的货号,避免错过货物货号识别,为优化装箱做准备,由于设有第一轮廓相机、第二轮廓相机、第三轮廓相机,第一轮廓相机、第三轮廓相机位于传输装置的左右两侧,第二轮廓相机位于传输装置的上方,使得可以多个方向对货物的3D点云数据,便于更好的计算货物的外形体积大小,便于进行装箱优化,提高装箱优化的可靠性,由于设有支撑架,使得可以用于支撑第一高清相机、第二高清相机、第三高清相机、第一轮廓相机、第二轮廓相机、第三轮廓相机,由于设有减速装置,使得货物可以以低速通过支撑架,便于准确的对货物进行货号识别以及3D点云数据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体真实轮廓和体积的装箱优化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品(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齐品(杭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9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