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7908.8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汤娟;张驰;王师佑;陈艳艳;陈浩;郭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8 | 分类号: | B61D17/08;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卫翠婷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蒙皮 承力型 车体 肩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车顶结构包括:顶部框架,包括若干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纵梁;顶板,覆盖顶部框架;侧墙结构包括:侧框架,包括若干侧梁和至少一个第二纵梁;侧板边缘相对于第二纵梁向车体顶部延伸,且延伸部分与位于顶部框架边缘的第一纵梁固定连接;延伸部分与顶板间形成密封空间。本发明中改变了原本通过梁体进行主要承力的方式,使得原本连续的环梁被间断为横梁和侧梁,且间断的部分通过侧板的延伸部分来实现连接,从而形成了以侧板承力为主的肩部结构,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横梁和侧梁的设置密度有效降低,受力方式的改变同样可降低二者材料的用量,从而使得生产成本及生产难度有效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动车组车体大多数采用全承载式铝合金结构,全承载式铝合金车体由底架、侧墙、车顶、端墙以及司机室几大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由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拼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进行焊接连接,这种全承载式铝合金车体承载着高速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载荷。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高速动车组的轻量化需求,众多厂家通过复合材料对侧墙、车顶及端墙进行成型,极大程度上的降低了车身的重量,使得高速动车组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升。在对上述材料的侧墙及车顶进行肩部连接的过程中多采用位于侧墙和车顶间的连接梁体作为承力结构而承受载荷;而为了保证连接梁体的稳定性,通过环梁的设置而与连接梁体共同形成车身稳定的整体框架,从而确保最终车身外部轮廓的稳定性。
在上述环梁与连接梁体而组成的整体框架建立的过程中,鉴于承力的需求,使得环梁的设置密度以及环梁和连接梁体材料的使用量难以降低,无形中增加了生产难度和成本。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蒙皮承力型车体肩部结构,包括:车顶结构和侧墙结构;
所述车顶结构包括:
顶部框架,包括若干横梁和至少两个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垂直连接;
顶板,覆盖所述顶部框架;
所述侧墙结构包括:
侧框架,包括若干侧梁和至少一个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侧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垂直连接;
侧板,覆盖所述侧框架;
其中,所述顶部框架、顶板、侧框架和侧板均为复合材料结构;
所述侧板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纵梁向车体顶部延伸,且延伸部分与位于所述顶部框架边缘的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分与所述顶板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用于对密封条进行容纳。
进一步地,所述车顶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板连接,且与所述顶板间形成对所述第一纵梁进行容纳的第一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边缘向所述横梁与所述顶板间延伸,且所述横梁端部具有第一缩进区域,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边缘进行容纳。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连接,且与所述侧板间形成对所述第二纵梁进行容纳的第二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