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7517.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修玲玲;黄艳玲;吴兴敏;金艳秋;杨智勇;王丽梅;刘杨;郭大民;孙影;沙仁大;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60R19/38 | 分类号: | B60R19/38;B60R11/00;B60R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维护 无人驾驶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驾驶汽车,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包括车身、控制终端和雷达,还包括减小碰撞损失的缓冲结构、便于进行拆卸维护的安装结构和便于提高监控范围的升降机构,所述车身内部的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且车身两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车身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架,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本发明通过转动固定栓取消对矩形板的固定,再用力转动雷达,使得矩形板转动至与通孔对齐的状态,从而便于将矩形板抽出,对雷达进行拆卸维修,从而解决了不便于进行维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驾驶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到汽车上,通过雷达、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对路况监控,以规划稳定安全的驾驶路线,使得车辆能够安全的达到指定地点,但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仍有一定的缺陷。
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7776491A,公告日2018年03月09日,公开了无人驾驶汽车,文中提出“包括:汽车;安装于转向灯一侧的激光扫描雷达;固定于车标一侧的红外热摄像头和微型摄像头;车顶设置有气象仪;设置于尾灯一侧的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能够智能控制汽车的行驶,简化了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使得驾驶汽车更安全,避免了由于人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减少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其中缺少对相应设备的维护,当设备出现状况时,不能实现快速的拆卸维护,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驾驶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进行维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车身、控制终端和雷达,还包括减小碰撞损失的缓冲结构、便于进行拆卸维护的安装结构和便于提高监控范围的升降机构;
所述车身内部的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且车身两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激光传感器,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车身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架,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车身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支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支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雷达,所述雷达的底端安装有矩形板,所述支架顶端的两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矩形板的固定栓。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受力板、横杆、滑板、气动伸缩杆、防撞腔和缓冲板,所述防撞腔开设在车身两侧的中间位置处,且防撞腔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滑板,且滑板一侧的两端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横杆,且横杆的一侧安装有受力板。
优选的,所述受力板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滑道,且滑道之间的滑板顶端和底端均通过滑块与滑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横杆之间均匀安装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长度等于通孔长度,且矩形板的长度大于通孔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矩形板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挤压垫。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槽、摄像头、导向块和升降箱,所述升降箱安装在车身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升降箱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且摄像头的一侧通过安装板与导向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升降箱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套筒。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两侧与导向块内侧相连,且导向块两侧的摄像头关于升降箱的中线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未经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7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