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8074.4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阳;杜斌;王智;崔泰松;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14 | 分类号: | B60W50/14;B60W40/08;B60W30/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黄启梅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预警系统 功能 触发 参数 调整 方法 | ||
本方案涉及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可自学习驾驶员的不同驾驶风格,有效减少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误报和漏报率,提升预警精确性和有效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包括:判断驾驶员在任意t时刻是否制动车辆;若在任意t时刻驾驶员制动车辆,则判断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是否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若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和车辆的持续制动时间在驾驶员制动车辆的过程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一调整方式调整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若未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当前跟车时距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二调整方式调整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追尾事故是交通事故形态中占比最高的事故类型,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调查组(CIDAS)数据表明,追尾事故占比M1类机动车与M1类机动车间发生的所有事故的45%左右。
前碰撞预警系统(FCW)通过车外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测量、计算自车与前车的相对速度、距离、碰撞时间(TTC)和车时距(THW),当TTC或THW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时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给予驾驶员警告,以避免事故尤其是追尾事故的发生。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对市场装载有FCW车辆的调查报告表明,装载FCW的车辆可减少23%的追尾事故。
不同驾驶员有不同的驾驶风格,激进的驾驶员跟车距离近、换道频繁,对风险容忍度高,期望的预警时间晚,保守的驾驶员跟车距离远,换道少,期望的预警时间早;同一驾驶员在不同路况其驾驶风格也不同,例如在高速路和城市路况下驾驶员对驾驶风险的认知是不同的;驾驶员的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风险认知,当驾驶员处于疲劳、分散注意力等状态会增加驾驶员反应的时间,相反,当驾驶员处于聚精会神状态反应时间较短,期望较晚的预警时间。
遗憾的是,目前FCW系统预警阈值为固定值,导致FCW系统准确率较低,激进驾驶员苦于频繁的误触发而对预警习以为常或干脆关闭该功能,保守驾驶员又因预警时刻较晚而不信任FCW系统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提高FCW预警准确率,减少漏报、误报是目前研究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可自学习驾驶员的不同驾驶风格,有效减少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误报和漏报率,提升预警精确性和有效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判断驾驶员在任意t时刻是否制动车辆;
若在任意t时刻驾驶员制动车辆,则判断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是否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
若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和车辆的持续制动时间在驾驶员制动车辆的过程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一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
若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未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当前跟车时距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二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tr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驾驶员在任意t时刻未制动车辆,则在当驾驶员状态值小于预设数值且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按照第三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