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8074.4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阳;杜斌;王智;崔泰松;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14 | 分类号: | B60W50/14;B60W40/08;B60W30/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黄启梅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预警系统 功能 触发 参数 调整 方法 | ||
1.一种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触发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驾驶员在任意t时刻是否制动车辆;
若在任意t时刻驾驶员制动车辆,则判断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是否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
若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和车辆的持续制动时间在驾驶员制动车辆的过程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一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
若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未触发预警功能,则在当车辆的当前跟车时距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按照第二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tr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驾驶员在任意t时刻未制动车辆,则在当驾驶员状态值小于预设数值且车辆的前碰撞预警系统在t-tr时段内触发预警功能,按照第三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
其中,所述驾驶员状态值Pstate基于驾驶员疲劳值Pfatigue和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值Psiateaction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和车辆的持续制动时间在驾驶员制动车辆的过程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为:
在驾驶员持续制动车辆的过程中,车辆的平均制动减速度aavg大于或等于-2m/s2且车辆的持续制动时间大于或等于1s;
车辆的当前跟车时距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具体为:
车辆的当前跟车时距小于或等于3.5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一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的步骤包括:
按照第一公式:
TW2=TW1-(1-k(t))*(TW1-THWavg1)
计算调整后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TW2,其中,TW1为调整前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k(t)为驾驶员持续制动车辆过程中的跟车时距与时间曲线的一元回归直线的斜率,THWavg1为驾驶员持续制动车辆过程中的平均跟车时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二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的步骤包括:
按照第二公式:
TW2=TW1+α(TW1-THWavg2)
计算调整后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TW2,其中,TW1为调整前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α为大于0的常数,THWavg2为t-tr时段内的平均跟车时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驾驶员状态值Pstate通过公式:
计算获得,Pfatigue为驾驶员疲劳值,Psiateaction为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值,w1为预先设定的因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w2为预先设定的因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
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三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前碰撞预警系统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的步骤包括:
按照第三公式:
TW2=TW1-β(TW1-THWavg3)
计算调整后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TW2,其中,TW1为调整前的跟车时距触发阈值,β为小于0的常数,THWavg3为在t-tr时段内的平均跟车时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0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