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407.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孟维亮;余挺;毛瑞琛;徐士彪;张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04;F16M11/10;F16M11/18;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杨小凡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三维重建 物体 角度 图像 自动 采集 装置 系统 | ||
1.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包括:俯仰模块(1)、升降模块(2)、旋转模块(3)、支撑模块(4),其特征在于:
所述俯仰模块(1)包括连杆机构(11)、摄像头(12)、舵机(13)和图传模块,舵机(13)分别与连杆机构(11)和升降模块(2)连接,连杆机构(11)与摄像头(12)一端活动连接,摄像头(12)另一端与升降模块(2)活动连接,图传模块与摄像头(12)连接;
所述旋转模块(3)包括小齿轮(31)、大齿轮(32)、外圈台面(33)、内圈台面(34)、餐桌轴承(35)、步进电机(36)、旋转模块单片机控制板(37)、旋转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38)和旋转模块电池(39),内圈台面(34)、步进电机(36)分别与支撑模块(4)固定连接,小齿轮(31)设置在步进电机(36)上,大齿轮(32)与小齿轮(31)啮合,外圈台面(33)与大齿轮(32)固定连接,餐桌轴承(35)分别与外圈台面(33)、内圈台面(34)连接,旋转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38)分别与驱动步进电机(36)、旋转模块单片机控制板(37)和旋转模块电池(39)连接;所述内圈台面(34)与所述餐桌轴承(35)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台面(33)与所述餐桌轴承(35)的外环固定连接,通过内外环的相对运动,使外圈台面(33)相对于内圈台面(34)旋转;
所述升降模块(2)分别与俯仰模块(1)和外圈台面(33)连接;
所述升降模块(2)包括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支撑架(22)、升降模块单片机控制板(23)、升降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24)以及升降模块电池(25),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的螺母滑台与俯仰模块(1)连接,支撑架(22)将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固定连接在外圈台面(33)上,升降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24)分别与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升降模块单片机控制板(23)和升降模块电池(25)连接;
所述升降模块单片机控制板(23)、升降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24)以及升降模块电池(25),相对于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分别设置在外圈台面(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直线模组(21)包括升降模块步进电机,升降模块步进电机分别与升降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24)和螺母滑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4)包括立柱(43)及与立柱(43)连接的台托(41)、支撑件(42)和柱托(44),台托(41)与所述内圈台面(34)相连,支撑件(42)与所述步进电机(3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2)还与所述旋转模块单片机控制板(37)、旋转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38)和旋转模块电池(39)连接,支撑件(42)用于承载所述旋转模块单片机控制板(37)、旋转模块步进电机驱动器(38)和旋转模块电池(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三维重建的物体多角度图像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台面(33)与升降模块(2)的连接处设有径向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装置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装置和软件控制模块(5),所述软件控制模块(5)包括图传接收机、通信模块和上位机系统,所述上位机系统通过图传接收机接收所述图传模块的图像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向舵机(13)、升降模块单片机控制板(23)和旋转模块单片机控制板(37)发送控制指令,所述上位机系统用于人机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控制模块(5)通过设置旋转角度,调整角度对应的外圈台面(33)上两点的间距,控制图片拍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4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