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083.X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卿;罗永波;宣志斌;肖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H02M1/088;H02M1/38 |
代理公司: | 无锡派尔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0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mos 结构 栅极 驱动器 | ||
1.一种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驱动级(101),用于驱动外部功率开关管,所述输出驱动级(101)包括PMOS晶体管P1和NMOS晶体管N1,PMOS晶体管P1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1的漏极相连,作为CMOS驱动器的输出端OUT;
死区时间控制电路(102),控制输出驱动级(101),并产生死区时间,所述死区时间控制电路(102)包括第一逻辑单元(201)、第二逻辑单元(202)、第三逻辑单元(203)和第四逻辑单元(204);所述第二逻辑单元(202)接所述PMOS晶体管P1的栅极,所述第四逻辑单元(204)的接所述NMOS晶体管N1的栅极;
NMOS控制电路(103)和PMOS控制电路(104),分别用于控制死区时间控制电路(102)中的NMOS输入和PMOS输入;NMOS控制电路(103)接所述第三逻辑单元(203),PMOS控制电路(104),接所述第一逻辑单元(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单元(201)包括PMOS晶体管P11、PMOS晶体管P12和NMOS晶体管N11;
其中PMOS晶体管P11的源极接电源,漏极与PMOS晶体管P12的源极相连,栅极连接PMOS控制电路(104)的输出端;
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11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一逻辑单元(201)的输出端,PMOS晶体管P12的栅极与第四逻辑单元(204)的输出端相连;
NMOS晶体管N11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NMOS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单元(202)包括PMOS晶体管P21和NMOS晶体管N21;
其中PMOS晶体管P21的源极接电源,漏极与NMOS晶体管N21的漏极相连,作为所述第二逻辑单元(202)的输出端;
PMOS晶体管P21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N21的栅极相连,作为第二逻辑单元(202)的输入端,并与第一逻辑单元(201)的输出端相连;
NMOS晶体管N21的源极与第四逻辑单元(204)的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逻辑单元(203)包括PMOS晶体管P31、NMOS晶体管N31和NMOS晶体管N32;
其中PMOS晶体管P31的源极接电源,漏极与NMOS晶体管N32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三逻辑单元(203)的输出端,PMOS晶体管P31的栅极连接PMOS控制电路(104)的输出端;
NMOS晶体管N32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31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第二逻辑单元(202)的输出端相连;
NMOS晶体管N31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NMOS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逻辑单元(204)包括PMOS晶体管P41和NMOS晶体管N41;
其中PMOS晶体管P41的源极与第二逻辑单元(202)的输出端相连,PMOS晶体管P41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41的漏极相连,作为第四逻辑单元(204)的输出端,PMOS晶体管P41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N41的栅极相连,作为第四逻辑单元(204)的输入端,并与第三逻辑单元(203)的输出端相连,NMOS晶体管N41的源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MOS结构栅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控制电路(103)包括PMOS晶体管P51、PMOS晶体管P52、NMOS晶体管N51、电流源X1、电阻R1和R2,
其中PMOS晶体管P51和PMOS晶体管P52的源端均连接电流源X1;
PMOS晶体管P51的漏极连接NMOS晶体管N51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连接NMOS晶体管N51的漏极;
PMOS晶体管P52的漏极通过电阻R2连接NMOS晶体管N51的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0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方便的固废处理焚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贴片式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