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储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0616.8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单周平;谢学渊;李宗赐;谭新丛;俞乾;陈宏;黄博文;徐勇;向运坤;熊伟;李红;马小彪;刘紫鹏;葛明成;李兵;寇元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H1/00;B60H1/34;B60P7/14;H01M10/6563;H01M10/6557;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储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储能车,包括车厢、储能装置和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和储能装置均设置在车厢内;温控系统包括空调装置和引风管道,引风管道进风口与空调装置的出风口相连通;引风管道出风口沿储能装置一侧均匀分布以将出风均匀送至储能装置的各个区域。本发明的移动储能车可保证车厢内整体温度的一致性,为储能装置以及移动储能车的运行提供最佳环境,还可显著提高移动储能车的使用和维护效率,并有效节省使用和维护时的人力、能耗等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储能装置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减少了各部件在检修、更换、安装时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兼顾了使用安全性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储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移动储能车的应用领域被进一步拓宽,在许多重要负荷保电和不停电作用支撑的应用场景下均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移动储能车在使用和维护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移动储能车的维护侧在车厢内部,但由于车厢内部的空间限制,使用者的移动以及对储能装置的维护工作均受到限制,有时还需要多次往返于车厢内外,维护操作复杂、耗时长、效率低;
(2)现有移动储能车的控制装置(比如逆变器和控制柜等)一般和储能装置位于同一空间内,但实际两者对于环境参数的要求不一致,因此会造成使用者对车厢内环境参数调控的困难和能源的浪费;
(3)现有移动储能车的电缆绞盘一般置于车厢正中间,位于各储能装置的中间,以便使电缆绞盘到储能装置的距离最短,但该种设置方式会造成电缆绞盘使用的不便,使用者在连接电缆时操作空间被储能装置所限制;
(4)现有移动储能车一般直接在车厢内设置一台或多台车载空调对温度进行调节,但该方式无法形成有效地空气循环,难以保证车厢内各部位温度的一致性;
(5)现有的移动储能车所使用的移动储能柜一般为固定在车厢内的一体结构,当储能柜中的电池包的尺寸更改时或储能柜的结构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整个储能柜完全重新替换,不仅导致成本大幅增加,而且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电池包的重量一般较大,在对其进行检修或更换时操作不便,增加了工作强度,还易造成操作者受伤。
以上技术问题是我们在长期使用操作移动储能车时不断总结并发现的,这些大量且庞杂的技术问题汇总到一起,使得对移动储能车的整体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分区优化、细部结构优化等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不足,提供一种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分区优化、细部结构优化的移动储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储能车,包括车厢、储能装置和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和储能装置均设置在车厢内;温控系统包括空调装置和引风管道,引风管道设有引风管道进风口和引风管道出风口,引风管道进风口与空调装置的出风口相连通;引风管道出风口沿储能装置一侧均匀分布以将出风均匀送至储能装置的各个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通过空调装置的出风口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调控,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循环,温度调节的效率较低;本技术方案则通过设置引风管道将空调装置的出风引到储能装置侧面,将出风均匀送至储能装置的各个区域,可直接对储能装置的温度进行精确控温,而且引风管道的设置可以形成位于远端的引风管道出风口-储能装置附近-空调装置的进风口的完整空气循环,避免形成局部的空气闭合回路,从而保证车厢内整体温度的一致性,为储能装置以及移动储能车的运行提供最佳环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引风管道出风口设置在车厢的顶部,且引风管道出风口朝向车厢的底部,储能装置均匀布置在引风管道出风口的下方。由于储能装置产生的热量会引发热空气的上升,因此会导致车厢内上下空间温度的差异,本优选方案通过将引风管道设置在车厢顶部,可形成由上至下的空气循环,保证车厢内部上下空间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可视化系统的高压电缆接地电流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株工程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