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8357.1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阎丽;林岩平;褚航;吴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诺以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0 | 分类号: | G06T7/70;G06T7/28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26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蔽 立体 功能 检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包括生物信息刺激模型生成模块、双眼视差调节模块、遮蔽层调节模块、交互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方法,基于所述的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通过受检者在部分遮蔽条件下对生物信息刺激模型的位置状态进行识别,检查出受检者在不同遮蔽条件下的立体视功能,实现更深程度的立体视功能检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解决了目前对于立体视功能的检查的程度不够深,检查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视功能检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视是指三维空间中对物体立体深度和远近距离的判断,也被称为深度感知。人类和动物都经常在环境中活动。许多对生存至关重要的行为(如觅食、打架和逃跑),以及社交和娱乐行为(如握手或打网球),都涉及到身体运动和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进行互动。在许多这样的任务中,大脑在自我运动中形成准确的深度感知对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狮子会根据与猎物的距离来决定是否去追赶,网球运动员会在够不到球的情况下停止跑步。
我们的大脑利用各种线索来估计立体深度。这包括一个场景的单一静态图像中出现的图像深度线索,例如遮挡、相对大小、透视、纹理和模糊等。虽然这些图像线索在解释三维场景结构时很有价值,但是他们通常不能提供关于深度的精确定量信息。通常来说,两个因素促使大脑形成立体视觉和深度判断:(1)双眼视觉提供的深度线索,即双眼视差;(2)运动视差。
其中,双眼视差:当从多个有利位置观看场景时,会产生额外的强大的深度线索。双眼视差的产生是因为两只眼睛是水平分开的,左右两眼从分别从两个有利位置观看场景,所看到的物体在图像位置上有差异,从而提供了关于深度的信息和线索,大脑则利用双眼视差从二维视网膜图像中提取深度信息,产生了立体视觉。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或被观察对象在环境中运动时,运动视差也提供了丰富的深度线索来源。运动视差是指不同深度的物体之间的图像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差异,也称为“单眼运动视差”,是单眼深度线索的一种。当视线在视野中横向移动时见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存在差异,在做相对位移的时候,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看起来运动得慢,就产生了运动视差。
对于人类来说,在深度感知的精度和准确性上,双眼视差线索普遍优于运动视差线索。立体视觉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不仅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深度感知能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用到立体视觉。例如开车时,如果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我们就难以判断前后车的距离,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物体被部分遮蔽的情况,根据立体视功能的不同强弱程度,能够识别出的物体信息量不同,导致形成的立体视程度也不同,立体视功能较弱者甚至无法形成立体视。目前对于立体视功能的检查都是基于提供物体全部信息的,只能检查出在无遮蔽情况下的立体视功能,因此检查的程度不够深,检查结果不够准确。
现有技术中,如2020-12-08公开的中国专利,动静态立体视测试方法及终端,公开号为CN112053781A,解决现有的立体视测试方法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但只针对在无遮蔽情况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检查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目前对于立体视功能的检查的程度不够深,检查结果不够准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遮蔽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系统,包括生物信息刺激模型生成模块、双眼视差调节模块、遮蔽层调节模块、交互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装置;
所述生物信息刺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生物信息刺激模型,并设定生物信息刺激模型的位置状态;
所述双眼视差调节模块,用于调节双眼视差,使受检者观测不同双眼视差下的生物信息刺激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诺以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诺以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8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