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360.9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熊嘉阳;阳光武;周亚波;刘开成;杨浚纲;魏松;金耀辉;王新国;曹辉;李小标;梁景珏;刘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青云智创超轻型智慧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B61D1/00 | 分类号: | B61D1/00;B61C3/02;B61C9/50;B61F5/06;B61F5/10;B61F5/12;B61L2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周慧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轨道交通 车辆 及其 运行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系统,包括车体、转向架及及车身蒙皮,还包括与车辆适配的具有2根轨条的轨道,所述车体下端下沉位于2根轨条之间,且车体的重心位于轨条的上表面下方,所述转向架包括与轨条接触带动车体移动的车轮。本发明提供的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系统,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辆两侧的轨道对车辆进行有效支撑、限位、导向及保护,避免车辆脱轨,极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轻型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领域中,使用的主要有地铁、高铁、比亚迪的云轨、中车的空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的磁悬浮交通以及有轨电车等,而上述的各种制式轨道交通除了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以外,其余的制式轨道交通车辆的重心均在轨道的水平面之上,即重心高于轨道,抗脱轨能力较差,行驶稳定性也稍差,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大,且上述各种制式轨道交通占地多、拆迁成本高、环保成本高、工程造价高、工程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而悬挂式轨道交通车辆因悬挂在轨道下方,其在抗侧风能力、横向稳定性、运营安全性、救援便捷性上均存在较大的缺陷;而且,目前的普通制式轨道交通车辆一次承载较多乘客,一旦出现脱轨、火灾、塌方、撞击等安全事故,便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运行系统,提升了车辆的抗脱轨能力,有效提升了轨道交通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为个性化出行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轻型轨道交通车辆,包括车体、转向架及及车身蒙皮,还包括与车辆适配的具有2根轨条的轨道,所述车体下端下沉位于2根轨条之间,且车体的重心位于轨条的上表面下方,所述转向架包括与轨条接触带动车体移动的车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底板位于轨条的上表面下方,且车体底板的上表面与轨条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15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底部固定有蓄电池箱。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底板为折弯成凵型的钢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构架、侧架、牵引电机、由牵引电机驱动转动的一级减速器、与一级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差速器、与差速器的输出端连接的二级减速器、由二级减速器驱动转动的车轮;
所述构架包括内凹形成凹槽的壁板及设置在壁板两端的连接部,所述构架两侧各设置有一侧架,所述侧架包括架体、位于架体两端的安装轴头端盖及承载鞍,所述车轮中心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安装轴头端盖转动连接,且传动轴与二级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架体端部延伸至连接部下方,所述承载鞍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减震装置;
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牵引电机与一级减速器固定在第二减震装置上,且牵引电机、一级减速器均与侧架相连并由第二减震装置和侧架承载重量,所述差速器及二级减速器固定在侧架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电机设置有1个,所述一级减速器及差速器均设置有2 个,2个所述一级减速器与牵引电机之间通过齿轮来进行转换驱动,且一级减速器位于侧架与牵引电机之间,所述二级减速器设置有4个,且二级减速器的输出轴位于输入轴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构架为薄钢板整体冲压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设置有9张,所述车辆的自重量≤3.5t,所述车辆的满载负荷≤1t。
一种上述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系统,包括:
移动客户端,供客户上传乘车信息并接收车辆信息;
线路运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线路实施变轨作业和安全信息发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青云智创超轻型智慧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未经四川省青云智创超轻型智慧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