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156.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帅熠;赵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郝静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柴油机 尾气 净化 蜂窝 陶瓷 烧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尾气净化装置领域;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包括气态氨生成系统和内腔中空的净化罐,净化罐罐体靠近顶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呈旋流分布的第一汇流口和第二汇流口,气态氨生成系统的氨气出口与第一汇流口的进口连通,净化罐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汇流口连通的尾气分流机构,尾气分流机构的进气端连接有与尾气排管配合的安装部,净化罐的内腔可拆卸连接有滤网;本发明气态氨生成稳定,且与尾气的混合性能优良,碳粒燃烧时对未充分燃烧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通过对载板进行间歇补充催化剂,提高尾气净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尾气排放的废气中包含有气态及固态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中主要为NOX、SO2、CO、HC及含硫混合物等;固态污染物最主要的是碳化颗粒物。
在现有技术中,净化上述气态污染物的方法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净化气态污染物中的NOX和CO;采用这种方法时,反应物是气态氨NH3,通常获得气态氨的方法是:通过气流喷雾或高压喷雾将尿素-水溶液变为微液滴状态并与高温尾气充分混合,在高温尾气的作用下尿素-水溶液中的尿素迅速被加热至160°C以上分解,产生氨气NH3和缩二脲CONH,其中氨气NH3中的一部分作为脱除SO2的反应物,另一部分与尾气混合进入多孔陶瓷催化单元中,作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反应物,在高温和催化的环境下去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641554.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顺次相连的气态氨生成系统、前处理系统和催化还原反应系统;气态氨生成系统的前端与柴油机尾气排放口相连,气态氨生成系统采用气流式喷头将尿素溶液喷成极细微的雾状,在高温尾气的作用下产生气态氨;所述前处理系统用于截留柴油机尾气中固体杂质和燃烧未尽的油滴;所述固体杂质包括固态颗粒物和/或类沥青物质;经过所述前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尾气在所述催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与所述气态氨进行反应,得到净化后的气体。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尾气处理装置无法解决的因燃烧未尽的重油微液滴、碳化、硫化颗粒物甚至粘度极高的类沥青物质进入多孔陶瓷催化单元后,而引起的多孔陶瓷催化单元失效的问题”,但仍然存在缺陷,高温尾气与气态氨的混合均匀性差,导致柴油机中尾气中净化效果不良,同时净化的尾气中CO等尾气的处理性能不良,同时催化剂载板表面的催化剂使用寿命受限,不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尾气与催化氧化剂的混合性能不良且氧化后尾气中未充分氧化的气体处理性能不良,同时催化剂载板表面的催化剂使用寿命受限,不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包括气态氨生成系统和内腔中空的净化罐,所述净化罐罐体靠近顶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呈旋流分布的第一汇流口和第二汇流口,所述气态氨生成系统的氨气出口与第一汇流口的进口连通,所述净化罐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汇流口连通的尾气分流机构,所述尾气分流机构的进气端连接有与尾气排管配合的安装部,所述净化罐的内腔可拆卸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表面涂覆还原反应所需催化剂的多孔陶瓷载板,所述净化罐的外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开槽,所述开槽置于相邻多孔陶瓷载板之间,所述开槽的开口处安装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导流出口连接有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底端开口连接有负压引气管,所述负压引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置于净化罐下方的碳粒收集盒,所述碳粒收集盒底端安装有电磁打火器。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内腔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接有均匀分布的轻质载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1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