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6156.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帅熠;赵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郝静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柴油机 尾气 净化 蜂窝 陶瓷 烧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包括气态氨生成系统和内腔中空的净化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1)罐体靠近顶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呈旋流分布的第一汇流口(2)和第二汇流口(3),所述气态氨生成系统的氨气出口与第一汇流口(2)的进口连通,所述净化罐(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汇流口(3)连通的尾气分流机构,所述尾气分流机构的进气端连接有与尾气排管配合的安装部,所述净化罐(1)的内腔可拆卸连接有滤网(4),所述滤网(4)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表面涂覆还原反应所需催化剂的多孔陶瓷载板(5),所述净化罐(1)的外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开槽,所述开槽置于相邻多孔陶瓷载板(5)之间,所述开槽的开口处安装有导流件(6),所述导流件(6)的导流出口连接有反应罐(7),所述反应罐(7)的底端开口连接有负压引气管(8),所述负压引气管(8)的出气端连接有置于净化罐(1)下方的碳粒收集盒(9),所述碳粒收集盒(9)底端安装有电磁打火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7)内腔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外壁固接有均匀分布的轻质载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反应罐(7)顶部的催化剂间歇给料机构,所述催化剂间歇给料机构包括储存催化剂的储料罐(12),所述储料罐(12)设置在反应罐(7)的上方,所述储料罐(12)靠近反应罐(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环形支撑件(13),所述转动杆(10)穿过净化罐(1)顶部的一端固接有转动盘(14),所述转动盘(14)与储料罐(12)的底部开设有相互配合的落料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分流机构包括分流管(16)和对接件(17),所述对接件(17)安装在净化罐(1)的顶部,且与第二汇流口(3)连通,所述分流管(16)安装在对接件(17)的进气端,所述分流管(16)远离对接件(17)的一端与安装部相连,所述分流管(16)上设置有蝶阀(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与尾气排管对接的对接筒(19),且所述对接筒(19)与分流管(16)连通,所述对接筒(19)的对接口处设置有法兰(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6)通过加强板(21)安装在净化罐(1)开槽的槽口处,所述导流件(6)的内侧壁还通过支架连接有多孔陶瓷材质的导流板(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1)设置2-4组,所述对接件(17)的外侧壁设置有保温夹套(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与净化罐(1)的内侧壁螺纹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为倒圆台型结构,且所述滤网(4)的滤口正对碳粒收集盒(9)的开口。
10.一种薄壁柴油机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烧结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通过法兰(20)将安装部上的对接筒(19)安装在柴油机尾气排管的排气口处,保证密封效果;
S2:打开蝶阀(18),柴油机尾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对接筒(19)中,再通过对接筒(19)连通的分流管(16)进入到对接件(17)的腔室中,并最终进入到第二汇流口(3)内,通过呈旋流分布的第二汇流口(3)使得高温尾气在净化罐(1)内形成旋流;
S3:将气态氨生成系统中的气路供应单元和液路供应单元同时开启,完成气雾状氨气的喷射,气雾状的氨气通过第一汇流口(2)进入净化罐(1)中,带动气雾状的氨气形成旋流,与旋流状态下的高温尾气混合,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形成气态氨,氨气脱除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S4:氨气与尾气的混合物进入净化罐(1)后,倒圆台型的滤网(4)滤除混合物中的碳粒,并落入碳粒收集盒(23)中;
S5:剩余的气态混合物通过滤网(4)的滤孔与多孔陶瓷载板(5)接触,并与多孔陶瓷载板(5)上涂覆的催化剂反应,进一步滤除混合物中的废气,形成的新混合物通过净化罐(1)的开槽进入导流件(6),通过导流板(22)的导流吹向反应罐(7)中的轻质载板(11),在新混合气体的吹动下,轻质载板(11)带动转动杆(10)转动,实现轻质载板(11)与新混合气体的均匀接触,保证良好的催化效果;
S6:在转动杆(10)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动盘(1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14)上的落料口(15)与储料罐(12)底部的落料口(15)间歇对齐,完成对轻质载板(11)表面催化剂的间隙补料,实现稳定的催化效果;
S7:随着电磁打火器(23)的点火,碳粒收集盒(9)中的碳粒燃烧,进而带动负压引气管(8)靠近碳粒收集盒(9)的一端形成负压,将反应罐(7)内的气体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锦龙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1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