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3002.7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胜华;胡永涛;赵宏伟;胡善学;刘永乐;唐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21/44 | 分类号: | G06F21/44;G06F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应用 针对 交互 实现 点对点 身份 核实 验证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身份核验发起方通过移动应用A向所属移动应用B的身份核验响应方发起身份验证请求;所述的身份核验响应方在所述的移动应用B中执行所述的身份验证请求,并产生核验结果;所述的身份核验发起方通过所述的移动应用A接收并查看所述的核验结果,从而完成点对点的身份核实验证交互。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系统。采用了本发明的该相应的方法及其系统,应用于移动应用当中,通过点对点核实身份这一方法,从而建立起交互双方的信任关系,从而为后续社会活动打下信任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络社交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移动应用(如微信)时,用户双方进行社交活动,相互之间存在着不信任,而传统的实名认证方式过于单一、静态,不够灵活,存在身份冒用的情况,无法有效建立交互双方的信任。特别是,用户无法向其他用户主动发起核实对方身份的挑战。另外,传统的认证方式,主要是C2B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一般使用用户名和密码完成认证,或者进一步借助可信第三方认证。即便支持实名认证功能,网络平台可能掌握用户信息,但因为缺乏授权模式,无法提供给他方。
移动应用有时能够提供身份认证,但需要用户主动参与。而用户也并不知晓对方是否已身份认证,或者身份认证是否有效,导致出现各种诈骗行为,不胜枚举。
在某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业务过程中,客户并不知晓对方的合法身份,即使出示纸质证件,也有存在假证嫌疑。另外,客户没有渠道向工作人员发起挑战,以达到实时认证的效果。因此,从公司角度来看,工作人员没有方法向客户提供可信的认证,导致客户流失;从用户角度,对于因怀疑存在诈骗可能服务的不信任,导致拒绝更多的社会化服务,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如腾讯与老干妈之间的广告合同纠纷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信息安全性强且识别效率高的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及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及其系统如下:
该移动应用中针对交互方实现点对点身份核实验证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身份核验发起方通过移动应用A向所属的移动应用B的身份核验响应方发起身份验证请求;
(2)所述的身份核验响应方执行在所述的移动应用B中执行所述的身份验证请求,并产生核验结果;
(3)所述的身份核验发起方通过所述的移动应用A接收并查看所述的核验结果,从而完成点对点的身份核实验证交互。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所述的身份核验发起方选择身份核验请求信息以及核身模式,并获取当前用户的移动应用标识;
(1.2)系统生成执行当前请求业务的流水号信息;
(1.3)所述的系统结合上述的核验请求信息、核身模式、流水号信息以及额外信息生成身份验证请求;
(1.4)所述的身份核验发起方通过所述的移动应用A将生成的所述的身份验证请求发送给所属移动应用B的身份核验响应方。
较佳地,所述的身份核验请求信息为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真实姓名信息、当前位置信息、移动应用绑定手机号信息、年龄段信息、性别信息等。
较佳地,所述的核身模式为刷脸模式,所述的刷脸模式具体进行以下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