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葡萄微环境多场防腐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9900.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7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昱;魏宝东;谷佰宇;张鹏;李江阔;郑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A23B7/015;A23B7/148;A23B7/152;A23B7/15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丹舟 |
地址: | 11086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 环境 防腐 保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葡萄微环境多场防腐保鲜方法,包括:⑴葡萄采前防腐干预;⑵冷链物流微环境控温箱及时预冷;⑶微环境气调箱低温高压氩气气调贮藏;⑷贮藏期间间歇式雾化防腐处理。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保鲜效果高效,将采前防腐、冷链物流、微环境气调及贮藏期间间歇式雾化防腐几大关键技术有机结合,提供一种从采前到采后贮藏的全方位葡萄保鲜技术,实现葡萄高效防腐并保持优良品质,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使用该保鲜方法,期贮藏期可达50天,好果率98.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领域,涉及葡萄采后保鲜技术,尤其是一种葡萄微环境多场防腐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种植多集中在新疆、山东、河北、云南、辽宁、浙江、河南等地,种植面积1200万亩,2019年产量为1080万吨,居世界首位。葡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但葡萄在采后贮藏和物流过程中常发生机械损伤、微生物侵染、果梗褐变,导致脱粒和腐烂,采后损失率高达20%-30%。
传统葡萄保鲜技术主要是使用SO2与低温结合,依托气体SO2与水或水蒸气接触形成亚硫酸盐,达到抑菌防腐目的。但是,不同葡萄品种对SO2的耐受程度不同,SO2浓度过低则抑菌效果差,浓度过高则导致葡萄果梗褐变、果实漂白,另外,长时间SO2的气体环境中,葡萄果实异味明显,口感较酸,影响销售品质。
通过对现有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如下技术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
一种葡萄涂膜保鲜方法(公开号104509585A)公开了一种葡萄涂膜保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葡萄保鲜方法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安全性差,贮藏后葡萄的品质较差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改性纳米SiO2;(2)制备复合涂膜保鲜剂;(3)浸剂成膜;(4)预冷保藏。该发明的保鲜方法易操作,安全高效,成本低,能明显提高葡萄贮藏品质,调节延长葡萄货架期,实现效益最大化,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涂膜保鲜可以防止失水,有一定保鲜效果。但SiO2杀菌能力弱,对葡萄灰霉菌难以发挥作用;采后缺乏及时预冷,物流缺乏保温,采后损失依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采前防腐干预、采收后冷链物流微环境控温箱预冷运输、采后微环境气调箱低温高压氩气气调贮藏、贮藏期间歇式多场耦合纳米雾化防腐等多场耦合保鲜工艺方法,实现葡萄高效防腐并保持优良品质,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例,使用该保鲜工艺,期贮藏期可达50天,好果率98.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葡萄微环境多场防腐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葡萄采前防腐干预
采前1个月内每隔1周果实表面1次复合型抗老化抑制剂,采前1天喷施1次1-MCP溶液;
⑵冷链物流微环境控温箱及时预冷
葡萄果蔬采摘后直接放入蓄冷式防腐聚氨酯保温箱内预冷送往气调贮藏地;
⑶微环境气调箱低温高压氩气气调贮藏
预冷结束后的葡萄果实,取出后放置于专用微环境气调箱内,放置于冷库0±0.5℃内贮藏,贮藏过程中,定期通入100%的氩气,每间隔5d更换一次箱内气体,箱内压力0.5-0.6Mpa;
⑷贮藏期间间歇式雾化防腐处理
贮藏过程中,采用超声高压喷雾联合静压电离三级雾化系统定期进同步加湿和防腐处理,每间隔15d处理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空探测的气象探空吊舱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辆目标感知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