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和升降式限高架的匝道智能限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1661.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洁瑜;董婉丽;曹世全;彭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G08G1/01;G01S13/92;G01S13/91;E01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漫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升降 式限高架 匝道 智能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和升降式限高架的匝道智能限行控制方法,通过雷达检测快速路主线车速、匝道车型比例等交通参数,将检测数据按30秒一个周期提供给限行控制设备,根据实际检测交通数据判断交通运行状态情况,并获取不同状态下对应的限行控制策略,通过由升降式限高架、匝道信号灯和可变情报板联动集成的限行控制设备实施不同情况下的限行策略,实现使用较少的设备即可判断入口匝道与主线汇入端的交通状态,通过集成的限行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匝道物理封闭限行、物理限高限行、信号灯调节控制限行和匝道长绿开放的多种智能限行策略并为驾驶员及时提供匝道限行时的诱导信息,有效缓解快速路主路的交通拥堵,提升快速路通行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雷达和升降式限高架的匝道智能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动车快速增长与道路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快速干道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逐步形成了城市快速路网,以分担大部分的交通流量和压力。然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井喷式增长,大量交通流涌入快速路,促使快速路越来越慢,成为了城市新的堵点。此外,快速路设计车速高于其他城市道路,而大型车行驶车速普遍低于小型车,当快速路大小车型混行情况严重时,车速离散程度增高,也会降低快速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由于快速路的封闭特性,一旦发生拥堵,如不进行有效管控,拥堵无法短时间内消散,不仅不能为城市分担交通流量,反而成为城市道路长距离、大面积交通拥堵的源头,甚至造成区域交通瘫痪。
对快速路入口匝道实施交通限行管控,是缓解快速路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的匝道管控措施可保障主线交通安全快速通行。但是,由于目前城市快速路现有的交通采集技术手段不足,主路的交通拥堵信息无法被及时检测并传递给匝道口驶入快速路的车辆,且目前入口匝道主要通过定时信号控制减少流量以及通过固定高度限高架设施限行大型车,不能适应交通的实时变化,导致匝道的交通管控手段与实际道路交通状态不匹配,匝道限行控制效果大打折扣,与实际路况不符合的限行措施甚至会降低快速路的通行效率。因此需要通过智能化交通数据采集技术配合入口匝道智能限行控制设备,实现快速路匝道的智能化限行管控。
目前,快速路匝道控制方式主要是信号灯控制,包括定时控制或单点感应式控制,匝道高度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固定高度限高架或由人工控制的升降式限高架进行限行。此类控制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1)仅有信号灯控制方式时,短时调节控制和长时间关闭控制都会出现红灯信号,此时无法给匝道入口车辆明确的行车指示引导,会造成绿灯损失时间增加;
(2)匝道长时间关闭时,如果没有物理封闭限行设施和诱导信息提示,车辆可能会在匝道入口处长时间停车等待会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也会对辅路车辆造成影响,甚至有的车辆长时间等待后会闯红灯进入匝道;
(3)传统感应式或自适应匝道信号控制方式虽然也能实现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智能匝道控制,但需要在高架桥上布设较多的检测设备,安装实施成本较高,且无法根据大小车型车辆混行状态进行智能交通管控;
(4)传统的匝道限高架只能根据固定的限行高度对匝道进行限高管控,适用场景单一,不能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高度调节,无法有效利用于匝道交通流量的限行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和升降式限高架的匝道智能限行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雷达和升降式限高架的匝道智能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布设两个雷达检测器作为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快速路匝道汇流区主线上游车速和匝道入口处大车比例的数据,以30秒为一个周期连续采集交通数据;
步骤二:根据雷达检测器连续三个周期的实时交通数据,判断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