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M稀疏重建方法、系统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230.5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2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宋锐;王佳慧;李娇娇;曹锴郎;王养利;李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天巡遥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33 | 分类号: | G06T7/33;G06T7/55;G06T7/73;G06T7/8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何畏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m 稀疏 重建 方法 系统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与多视角几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SFM稀疏重建方法、系统及应用,所述SFM稀疏重建方法包括:获取相机内参;提取点线特征并获得初始匹配;选择特征邻域,构建特征三元组;在邻域内应用几何位置不变量进行误匹配剔除,得到精确的特征匹配对应关系;在线特征邻域平面内利用交比原理,得到线特征上对应的点,使用点来表示线;对相机对进行评分,选择最佳初始相机对作为增量种子点;对点特征与线特征表示点分别整理成轨迹,输入到点SFM流程之中,得到相机位姿与稀疏点云;3D评分滤除后,聚类生成线结构重建结果。本发明对点线特征的使用具有普适性,能够较快地完成误匹配剔除提高匹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与多视角几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FM稀疏重建方法、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三维模型的建立具有多种方式,根据深度测量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两大类。主动式重建通过主动控制发射光源,根据接收的光波获取深度信息,常用的有结构光法、三角测距法、飞行时间法、莫尔条纹法,应用该类技术,已有kinect等深度相机、以及激光雷达扫描等产品的应用。主动法通过光源的控制简化了获取深度点云深度信息的步骤,但是对光照十分敏感,抗干扰能力弱,同时设备成本高昂而应用场景限制较多。
被动式重建一般通过相机获取自然反射光成像,需要对图像进行较为复杂的处理,但是低成本、限制少,能够更加广泛地向市场推广。被动式重建主要有三种:(1)阴影恢复法SFS利用阴影的轮廓信息恢复深度,但是数学精度较低,且需要光源参数的先验信息;(2)纹理恢复形状法利用纹理元的变形信息,对物体表面纹理信息与投影畸变信息要求严苛,实际应用较少;(3)多视角立体视觉法MVS通过构建多视图间几何对应关系估计深度图,获取点云后,在此方法中常用的有单目多视图法与双目视觉两种。双目视觉通过模拟人眼视觉通过视差计算深度,还需要正平面假设,配置与标定复杂、对于大基线情况效果较差;而单目多视图法通过移动的相机对物体多角度拍摄,数据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应用更加广泛。
单目多视角重建中点云主要通过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获取,可以处理无序图像集,以模型构建为主定位为辅,可以离线处理,构建高精度模型。在SFM算法中,特征匹配由于计算量小、鲁棒性好、对图像形变不敏感等优点,相较基于灰度、基于频域的匹配算法而言能够得到更为鲁棒的匹配结果。近些年来,点特征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成熟的SFM系统,相较而言,对于线特征的研究尽管有较大发展,仍然不如点特征完善,尤其是线的提取通常存在端点不同与断裂的问题,导致了匹配以及后续重建的困难。但是线段作为比点更高级别的特征,也可同样表示为多点特征构成,在人造场景中广泛存在,能够在等量计算代价下提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更直观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尤其在低纹理环境下提供更多的指导,因此,需要在线的SFM重建方向继续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主动法通过光源的控制简化了获取深度点云深度信息的步骤,但是对光照十分敏感,抗干扰能力弱,同时设备成本高昂而应用场景限制较多。
(2)被动式重建一般通过相机获取自然反射光成像,需要对图像进行较为复杂的处理,但是低成本、限制少,能够更加广泛地向市场推广。
(3)阴影恢复法SFS利用阴影的轮廓信息恢复深度,但是数学精度较低,且需要光源参数的先验信息。
(4)纹理恢复形状法利用纹理元的变形信息,对物体表面纹理信息与投影畸变信息要求严苛,实际应用较少。
(5)双目视觉通过模拟人眼视觉通过视差计算深度,还需要正平面假设,配置与标定复杂、对于大基线情况效果较差。
(6)对于线特征的研究尽管有较大发展,仍然不如点特征完善,尤其是线的提取通常存在端点不同与断裂的问题,导致了匹配以及后续重建的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天巡遥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南京天巡遥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用于高频点火系统的火花塞
- 下一篇:一种抗宫炎软胶囊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