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7363.5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贾冬英;蓝绪悦;王玲;杜沁岭;徐文;姚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1/12 | 分类号: | A23L21/12;A23L33/10;A23L33/19;A23L33/18;A23L33/15;A23L21/25;A23L29/231;A23L29/00;A23L3/3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容 养颜 低糖 桂圆 果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及其制备方法,该果酱的配料有桂圆果渣、去核红枣、蜂蜜、脱盐乳清蛋白、桑葚干、黑木耳、胶原蛋白肽、枸杞子、茯苓粉、山药粉、低甲氧基果胶、D‑异抗坏血酸钠、CaCl2、柠檬酸、维生素C;其制备工艺步骤包括原料预处理、物料软化、细化、混料、熬煮、灌装、杀菌和冷却。该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不仅质地细腻、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突出、色泽诱人,而且富含维生素C、多糖和多酚,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钾、镁、铁等营养成分,具有美容养颜、益气补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桂圆又名龙眼,不仅含有糖类、氨基酸、维生素C、铁、锌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糖、多酚、核苷等活性成分,具有养心脾、补气血、抗炎、抗衰老、调节内分泌等功效。桂圆果汁和桂圆果酒是桂圆主要的深加工产品,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桂圆果渣。桂圆果渣中富含膳食纤维、多糖和多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国内桂圆果渣极少得到利用,通常作为废弃物丢弃,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关于以桂圆果渣为原料开发的产品仅有果冻和膳食纤维粉,利用桂圆果渣制备果酱的研究却鲜见报道。
传统果酱属于高糖食品,含糖量通常高达60%以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消费者更青睐于低糖且含有多种营养和活性成分的营养健康果酱。低糖果酱含糖量通常低于45%,不仅更加营养健康,口感也更为清爽。因此,本发明以桂圆果渣为主要原料,搭配多种具有美容养颜作用的食物以及乳清蛋白和维生素C,开发出一款富含维生素C并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铁的可美容养颜及益气补血的低糖果酱,从而为桂圆果渣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桂圆果渣有效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果酱不仅质地细腻、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突出、色泽诱人,而且富含维生素C、多糖和多酚,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钾、镁、铁等营养成分,具有美容养颜、益气补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一种美容养颜低糖桂圆果渣果酱,其特征在于该果酱的组分及其质量份为桂圆果渣55~75份、去核红枣10~16份、蜂蜜6~8份、脱盐乳清蛋白1.5~5份、桑葚干1~3份、黑木耳1~3份、胶原蛋白肽1~2份、枸杞子1~2份、茯苓粉1~2份、山药粉1~2份、低甲氧基果胶0.6~0.8份、D-异抗坏血酸钠0.32~0.45份、CaCl2 0.2~0.4份、柠檬酸0.1~0.3份、维生素C 0.05~0.1份;
其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物料软化、细化、混料、熬煮、灌装、杀菌和冷却,其中,物料软化是先将预处理黑木耳放入其质量35~40倍的0.05%~0.1%柠檬酸溶液中,于85~90℃下保持10~15min,然后加入去核红枣、枸杞子和桑葚干,于85~90℃下保持5~10min,捞出后分别得到软化物料和软化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桂圆果渣为桂圆果肉榨汁或发酵后的果渣或其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原料预处理是将黑木耳用水浸泡1~1.5h后依次进行清洗、除杂、沥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细化是在桂圆果渣中加入其质量2~3倍的饮用纯净水和软化物料,用打浆机细化至混合物料的粒度为1~3mm,然后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混匀后得到复合果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料是将CaCl2、柠檬酸、低甲氧基果胶溶液依次加入到复合果泥中,混匀后得到混合物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甲氧基果胶溶液是将低甲氧基果胶加入60~70℃软化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得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熬煮是将混合物料在搅拌下保持微沸状态30~35min,然后依次加入蜂蜜、脱盐乳清蛋白、胶原蛋白肽和维生素C,在搅拌下保持微沸状态3~5min,得到浓缩果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7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