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驶风格判断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4856.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喻骏;李儒龙;李仕成;陈卫方;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 风格 判断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驾驶风格判断识别方法。采集车辆的车速信号和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当符合采样条件时开始对车辆的油门开度信号进行采样,累计采样时间达到设定值后完成一周期采样,通过标定的风格曲线图对车辆在累计采样时间内的各采样点的油门开度和油门开度变化率进行划分,统计风格曲线图中处于各类型驾驶风格采样点占比以确定最终驾驶风格;所述的风格曲线图是以油门开度为横坐标、油门开度变化率为纵坐包含多条通过标定获得的风格标定曲线的曲线图。本发明的判断结果能够反映车辆真实驾驶模式,合理节省车辆动力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驾驶风格判断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大多自动档车型都配有驾驶模式选择功能,驾驶员可以在“正常”“运动”和“经济”三种模式间选择,但这些都需要手动操作。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人在开车时还会主动去变换驾驶模式,大部分的驾驶员都是“一D到底”,驾驶体验相对单一。而实际上驾驶者对驾驶体验的追求是日趋极致的:极致的驾驶自由度、极致的驾驶娱乐感。
有专利号为“CN104590274A”的名为“一种驾驶行为自适应系统及驾驶行为自适应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驾驶行为自适应方法,通过利用驾驶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车辆的驾驶状态信息;利用车辆周围环境采集模块采集车辆的周围环境状况;用数据记录及分析模块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信息和车辆的周围环境状况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建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模型;利用驾驶控制模块在相应的模式下根据建立的驾驶行为模型对汽车的驾驶行为进行自动控制。其中,驾驶信息采集模块与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至少其中之一相连,用于采集方向盘转角的大小、方向盘的转速、车速、轮速、踩踏制动踏板的力度、踩踏制动踏板的时间点、油门踏板的开度以及踩踏油门踏板的时间点等车辆的驾驶状态信息。驾驶控制模块内置有多种驾驶模式,例如用户模式、普通模式、节能模式、运动模式等,其中,普通模式、节能模式、运动模式等为车辆预装的自动驾驶模式,其建立规则与现有的辅助驾驶系统中对应模式的建立规则相同,用户模式则是经过驾驶行为自适应系统学习真实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后建立的模式,其与接收的驾驶行为模型相对应,当驾驶员选择用户模式时,驾驶控制模块可根据建立的驾驶行为模型对汽车的驾驶行为进行自动控制。
该专利的驾驶行为自适应方案虽然公开了可以采集车辆的驾驶状态信息,并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信息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建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模型,进而对汽车的驾驶行为进行自动控制,但是,该方案中采集的驾驶状态数据不能准确反映车辆真实驾驶模式,无法合理节省车辆动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驾驶风格判断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驾驶风格判断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车辆的车速信号和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当符合采样条件时开始对车辆的油门开度信号进行采样,累计采样时间达到设定值后完成一周期采样,通过标定的风格曲线图对车辆在累计采样时间内的各采样点的油门开度和油门开度变化率进行划分,统计风格曲线图中处于各类型驾驶风格采样点占比以确定最终驾驶风格;
所述的风格曲线图是以油门开度为横坐标、油门开度变化率为纵坐包含多条通过标定获得的风格标定曲线的曲线图。
进一步的所述风格标定曲线包括激进型风格标定曲线和平缓型风格标定曲线;所述激进型风格标定曲线在风格曲线图中处于平缓型风格标定曲线的上方;
统计风格曲线图中处于激进型风格标定曲线以上的采样点占比、处于平缓型风格标定曲线以下的采样点占比和处于激进型风格标定曲线和平缓型风格标定曲线之间的采样点占比,根据各自的占比情况来判断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风格是激进型风格、平缓型风格或正常型风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4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