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液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4335.3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张本柱;范莎;蒋帅;戴松男;包振庆;曾开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0 | 分类号: | F16H61/30;F16H61/02;F16H63/34;F15B1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徐传智 |
地址: | 40277***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换挡 液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液压系统,设置一驻车液压缸,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增加驻车功能,将驻车液压缸通过油路与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二电磁阀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液压主油路连通;车辆停车后挂P挡,第二电磁阀的进油口开启,液压主油路的液压油通过第二电磁阀进入驻车液压缸的驻车控制端,通过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使车辆进入驻车状态,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也不会因气候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影响而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自动变速器的带驻车挡位车辆,普遍利用控制拉索进行手动机械式驻车,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极易受气候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影响而失效,使用电子驻车的车辆需要附加执行电机及控制器等驱动机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应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液压系统,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增加驻车功能,与采用电子驻车功能相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也不会因气候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影响而失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液压系统,包括2挡/4挡液压换挡缸、5挡/7挡液压换挡缸、6挡/8挡液压换挡缸、1挡/3挡液压换挡缸、9挡/R挡液压换挡缸、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均与液压主油路连通,还包括一驻车液压缸,所述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换向阀工作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工作端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9挡/R挡液压换挡缸的九挡控制端、R挡控制端对应连通,另外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二换向阀工作端的进油口对应连通;
所述第二换向阀工作端的各出油口分别与一用于控制车辆换挡的换向阀工作端的各进油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用于控制车辆换挡的换向阀工作端的各出油口分别与2挡/4挡液压换挡缸的二挡控制端、四挡控制端,5挡/7挡液压换挡缸的五挡控制端、七挡控制端,6挡/8挡液压换挡缸的六挡控制端、八挡控制端,1挡/3挡液压换挡缸的一挡控制端、三挡控制端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控制端的出油口连通;
所述驻车液压缸的驻车控制端与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还与用于控制车辆换挡的换向阀的控制端连通。
所述用于控制车辆换挡的换向阀为一个两位十七通换向阀,所述两位十七通换向阀工作端的四个进油口分别与第二换向阀工作端的各出油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两位十七通换向阀工作端的八个出油口分别与2挡/4挡液压换挡缸的二挡控制端、四挡控制端,5挡/7挡液压换挡缸的五挡控制端、七挡控制端,6挡/8挡液压换挡缸的六挡控制端、八挡控制端,1挡/3挡液压换挡缸的一挡控制端、三挡控制端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用于控制车辆换挡的换向阀为两个,一个换向阀为第三换向阀,另一个换向阀为第四换向阀。
所述第四换向阀工作端的各个出油口分别与2挡/4挡液压换挡缸的二挡控制端、四挡控制端,5挡/7挡液压换挡缸的五挡控制端、七挡控制端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各个出油口分别与6挡/8挡液压换挡缸的六挡控制端、八挡控制端,1挡/3挡液压换挡缸的一挡控制端、三挡控制端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分别与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工作端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三换向阀工作端的两个进油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工作端的另外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四换向阀工作端的两个进油口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的控制端均与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与第四换向阀均为两位九通换向阀。
所述驻车液压缸与第二电磁阀之间设有一驻车控制阀,所述驻车控制阀的控制端与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驻车控制阀工作端的出油口与驻车液压缸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驻车控制阀工作端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液压主油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4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锌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主平衡载物车